欢迎访问《食用菌学报》

过刊目录

  • 2021年, 第28卷, 第05期
    刊出日期:2021-10-15
      

  • 全选
    |
  • 邓冰, 刘宗奇, 袁学文, 刘靖宇, 孟俊龙, 常明昌, 冯翠萍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在全基因组中对金针菇(Flammulina filiformis)MYB转录因子进行鉴定,发现其中存在13个MYB转录因子,亚细胞定位和蛋白结构预测发现所有MYB转录因子均为包含螺旋-转角-螺旋结构的核蛋白;对金针菇菌丝、原基、幼嫩子实体和成熟子实体中MYB基因的表达量进行测定,与在菌丝阶段相比,Ff10734、Ff11788和Ff13454基因在原基、幼嫩子实体和成熟子实体阶段显著上调表达;顺式作用元件扫描发现金针菇基因组中存在4353个潜在的MYB靶基因,基因功能分析结果表明MYB靶基因可能涉及细胞器形成、初级代谢产物合成以及次级代谢产物积累等生物学过程。
  • 张明星, 尹靖欣, 李丹妮, 许卓茗, 徐学锋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含有双元质粒Plasmid4的3个农杆菌菌株(EHA105、GV3101和LBA4404)介导转化鸡枞菌(Termitomyces sp.)菌丝体,对转化体系相关的抗生素质量浓度、受体材料(菌丝球和菌丝块)、农杆菌菌株、农杆菌菌液浓度、侵染时间、共培养时间、共培养温度进行优化;并通过PCR鉴定转化子、荧光蛋白表达验证转化子的遗传稳定性。结果表明:潮霉素(hygromycin,Hyg)最适质量浓度为50 μg·mL-1;菌丝球的转化效率优于菌丝块;EHA105菌液D600为0.7、侵染时间30 min、共培养时间48 h、共培养温度26 ℃ 时,鸡枞菌遗传转化效率最高。增强型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的表达结果说明外源GFP基因已经成功整合到鸡枞菌基因组并获得高效稳定表达。构建的鸡枞菌高效转化体系为其后续相关功能基因研究和共生机制解析提供参考。
  • 范敏, 吴克刚, 王丽宁, 梁磊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对适用于花脸香蘑(Lepista sordida)荧光定量PCR内参基因进行筛选,并检测花脸香蘑高产胞外多糖诱变菌株LS01_10_9及其出发菌株LS01_10多糖合成途径关键基因和多糖代谢途径基因表达量。结果表明:核糖体蛋白L4(ribosomal protein L4,rpl4)基因和3-磷酸甘油脱氢酶(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gapdh)基因表达丰度高、扩增效率较好且稳定,是花脸香蘑荧光定量PCR理想的内参基因。与出发菌株LS01_10比较,高产胞外多糖诱变菌株LS01_10_9中5个参与多糖合成途径的关键基因GKGMD-3、UGEUGDGPFK表达量显著增加,4个参与多糖代谢途径的基因GT-1、GT-2、NOX-3、NOX-4表达量显著增加。
  • 刘建雨, 王瑞娟, 张丹, 徐珍, 陆欢, 宋春艳, 尚晓冬, 于海龙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按照工厂化生产模式栽培金针菇(Flammulina filiformis)菌株T022,在搔菌后第3天给予蓝光照射,每天6 h,照射3 d,以黑暗处理为对照,利用转录组分析研究蓝光对金针菇原基形成的影响。结果显示:蓝光组的原基数量增多,气生菌丝减少;蓝光组与黑暗组原基的差异表达基因有168个,其中上调基因76个,下调基因92个。差异基因的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蓝光主要影响原基中与细胞壁成分相关的疏水蛋白以及位于细胞膜的转运蛋白基因的表达量。蓝光组与对照组相比,与细胞壁相关的7个疏水蛋白基因表达量下调;与细胞膜相关的6个转运蛋白基因表达量上调,15个转运蛋白基因表达量下调。
  • 肖昆, 林佩, 林军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H2O2诱导的Caco-2细胞建立体外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模型,通过CCK-8检测细胞活力、qPCR检测相关炎症因子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测定NF-κB以及JAK/STAT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研究桦褐孔菌(Inonotus obliquus)乙酸乙酯提取物(ethyl acetate extract,IOE)对UC的效果及可能的作用机制。通过自由饮3%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建立小鼠UC模型,Western blotting测定NF-κB和IL-6蛋白表达、制备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染色切片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变化,评价IOE低、中、高剂量组(10、20、40 mg·kg-1)对小鼠UC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IOE可降低TNF-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IFN-γ(interferon-γ,IFN-γ)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抑制H2O2诱导的NF-κB活化以及JAK/STAT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在实验范围内,与模型组相比,IOE明显降低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评分,改善结肠组织局部损伤,抑制IL-6、NF-κB蛋白表达。结果表明IOE对小鼠的UC有治疗作用,其机制与NF-κB和JAK/STAT3信号通路有关。
  • 李子豪, 韩建东, 谢红艳, 胡清秀, 宫志远, 邹亚杰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测定金针菇(Flammulina filiformis)菌丝在棉籽壳、木屑、玉米芯、玉米秸秆、柠条枝条、甘蔗渣等6种农业废弃物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漆酶活性,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漆酶基因家族11种漆酶基因表达量。结果显示:与对照(葡萄糖培养基)比较,金针菇菌丝在甘蔗渣培养基上生长速度较慢,在其他农业废弃物培养基上生长速度较快;在玉米秸秆培养基中漆酶活性最高;在棉籽壳、柠条枝条培养基上,Lac4表达量最高;在甘蔗渣培养基上,Lac4表达量较高;在木屑、玉米芯和玉米秸秆培养基上,Lac6表达量最高。
  • 李甜甜, 范智玉, 梁运祥, 梅余霞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转录组测序得到牛樟芝(Antrodia cinnamomea)cDNA序列,用合适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 ORF)进行BLAST得到羊毛甾醇合酶基因AcLSS的蛋白质编码区(sequence coding for amino acids in protein,CDS)序列,根据CDS序列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将AcLSS基因通过T4 DNA连接酶连接到载体pET28a上,通过原核表达得到重组蛋白,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法检测体外酶促反应产物,验证其生物活性,并探讨AcLSS基因对不同环境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在2205 bp处有一条带,与CDS序列大小相符;编码734 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大小约为80740,重组蛋白为可溶性蛋白质,能催化2,3-氧化角鲨烯生成羊毛甾醇,具有羊毛甾醇合酶的催化功能;与对照组(麸皮)相比,葡萄糖、蔗糖为碳源时,三萜含量降低,且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基因相对表达量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酵母提取物)相比,氮源为蛋白胨、硫酸铵时,三萜含量和基因相对表达量均降低,且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添加金属离子时,三萜含量和基因相对表达量均下降,且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茉莉酸甲酯、油酸、α-松油醇的添加均导致三萜含量下降,且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而油酸、α-松油醇的添加导致基因相对表达量增加,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 王倩, 肖婷婷, 黄建春, 隽加香, 张津京, 陈辉, 徐佳佳, 蔡斌强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培养料制作过程中预湿阶段不同堆置时间对麦秸秆温度、结构、持水量及成分的影响,将麦秸秆方捆浸泡90 s至饱和,横排堆置于场地上,分别堆置0(对照)、24、48、72、96、120 h。每组随机取3捆测量温度,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麦秸秆的内外表面结构,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检测外表面的官能团信息,并测定持水量以及可溶性糖、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结果表明:麦秸秆堆置0~72 h温度由16.6 ℃(0 h)升高至64.5 ℃(72 h);堆置24~48 h蜡质晶体明显减少,堆置48 h后麦秸秆内表面结构开始打开;堆置24~120 h Si-O伸缩振动峰和多糖类的C-O 伸缩振动峰强度降低,表明麦秸秆外表面蜡质层、多糖类物质变少;麦秸秆持水量由堆置0 h的 565.2%增加至72 h 的701.8%,在堆置24 h后可溶性糖含量迅速下降,在堆置24~72 h期间木质纤维素组分没有变化;堆置96 h时,麦秸秆方捆温度达到69.3 ℃,与堆置0 h相比麦秸秆中半纤维素含量降低了16.9%;堆置120 h,麦秸秆方捆的温度降低至65.5 ℃,麦秸秆结构破坏明显,木质纤维素骨架暴露,与堆置0 h相比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分别下降了11.7%和13.6%。
  • 尹淑丽, 李书生, 张根伟, 刘振国, 马宏, 刘昆昂, 梁然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梨、苹果、桃和核桃4种木屑栽培料对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子实体中营养成分和氨基酸的组成、含量及营养价值评价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梨木屑栽培的糙皮侧耳子实体中总必需氨基酸含量和呈味氨基酸总量最高;苹果木屑栽培的糙皮侧耳子实体中粗纤维、镁、铜、锌、总药用氨基酸、鲜味氨基酸和甜味氨基酸的含量最高;桃木屑栽培的糙皮侧耳子实体中碳水化合物和灰分的含量最高;核桃木屑栽培的糙皮侧耳子实体中蛋白质、脂肪、粗多糖、钙和铁的含量最高;采用FAO/WHO的氨基酸模式,苹果木屑栽培的糙皮侧耳子实体的必需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最高,表明其蛋白质营养价值最高。
  • 平志豪, 唐庆九, 王金艳, 李德顺, 张劲松, 冯杰, 刘艳芳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对香菇(Lentinula edodes)子实体中核苷类成分的提取条件进行优化,筛选适宜富集核苷类成分的大孔吸附树脂,并优化该树脂对香菇中核苷类成分的吸附和解吸工艺。结果表明:超声(25 ℃、600 W)提取2 h所得提取液中核苷含量是沸水浴提取法的4.10倍;NKA-Ⅱ大孔吸附树脂对香菇中核苷的富集效果较好,其吸附率和解吸率分别为86.55%和85.61%;每100 mL香菇提取液中加入20 g NKA-Ⅱ大孔吸附树脂吸附2 h,用30%乙醇解吸0.5 h,解吸2次,富集产物得率为8.39%,其中已知核苷总含量为21.15%。
  • 刘静, 周帅, 李德顺, 唐庆九, 张劲松, 冯杰, 刘利平, 刘艳芳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制备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香菇(Lentinula edodes)、毛头鬼伞(Coprinus comatus)、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s)、灵芝(Ganoderma lingzhi)5种食用菌水提物、粗多糖和逐级醇沉多糖组分(30%醇沉组分30E,30%~75%醇沉组分30E-75E),比较食用菌水提物得率及总糖、海藻糖、阿拉伯糖醇和甘露糖醇含量,粗多糖和逐级醇沉多糖组分得率、多糖含量、重均分子量,逐级醇沉多糖组分单糖组成,以及对其体外激活Dectin-1受体的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刺芹侧耳、毛头鬼伞水提物得率较高,水提物中刺芹侧耳总糖含量最高,猴头菌阿拉伯糖醇和甘露醇含量最高。五种食用菌粗多糖中,毛头鬼伞得率最高,灵芝‘龙芝2号’多糖含量最高;在20~35 min,多糖的色谱洗脱峰存在差异,灵芝仅 有1个峰,猴头菌和毛头鬼伞有2个峰,香菇和刺芹侧耳则有3个峰;在35~45 min,均存在重均分子量为万级的多糖组分。五种食用菌30E中,香菇多糖得率最高,猴头菌多糖含量最高,猴头菌和灵芝‘龙芝2号’β-葡聚糖含量较高;5种食用菌30E-75E中,毛头鬼伞多糖得率最高、多糖含量较高。五种食用菌30E在20~36 min有1个色谱洗脱峰,重均分子量为1.850×106~1.272×107 g·mol-1,多分散系数为1.035~1.284,毛头鬼伞回转半径(Rg)最小;5种食用菌30E-75E重均分子量为104~106 g·mol-1,色谱洗脱峰存在较大差别。五种食用菌30E均主要含有葡萄糖;而其30E-75E含有的单糖种类及其比例差异较大,单糖均以葡萄糖为主,灵芝包含的单糖种类(7种)最为丰富。对于体外激活Dectin-1受体活性,灵芝‘龙芝2号’30E最强;除毛头鬼伞外,其他4种食用菌30E活性明显强于其对应的30E-75E;5种食用菌30E-75E中,‘龙芝2号’的活性最强,而香菇的无活性。
  • 刘主, 康林芝, 蔡爱群, 叶璐瑶, 霍海霞, 刘静华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磷酸缓冲液浸提、硫酸铵沉淀、DEAE-52纤维素离子交换层析等步骤,从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菌丝体中分离得到凝集素,进而对蛇、鸭、小鼠、鸡、驴、鸽子、仓鼠7种动物的血红细胞进行凝血实验,并分别用N-溴代丁二酰亚胺(N-bromosuccinimide,NBS)、焦炭酸二乙酯(diethyl pyrocarbonate,DEPC)、苯甲基磺酰氟(phenylmethylsulfonyl fluoride,PMSF)对草菇菌丝体凝集素中的色氨酸残基、组氨酸残基、丝氨酸残基进行化学修饰,检测其凝血活性。结果表明:草菇菌丝体凝集素对蛇、鸭、小鼠、驴、鸽子、仓鼠血红细胞的凝血效价分别为25、24、27、27、24、26,对鸡血红细胞无凝血活性。色氨酸残基被修饰后凝集素凝血活性丧失,组氨酸残基、丝氨酸残基被修饰后对凝集素凝血活性无影响,表明色氨酸残基处于草菇菌丝体凝集素凝血活性中心,是维持草菇菌丝体凝集素凝血活性的必需氨基酸,而组氨酸残基、丝氨酸残基并非维持凝集素凝血活性必需的氨基酸。
  • 昝新艺, 贾薇, 赵秀, 陈凤美, 李娜, 张劲松, 崔凤杰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探讨包装膜打孔对异抗坏血酸处理灰树花(Grifola frondosa)子实体的保鲜效应。新鲜子实体分别用0.1%异抗坏血酸(erythorbic acid,EA)浸泡30 s,分别用以下方式包装:P0,密封包装;P1,打孔20个,孔径0.2 mm;P2,打孔40个,孔径0.2 mm;P3,打孔4个,孔径10 mm;P4,打孔8个,孔径10 mm。每组20袋,4 ℃贮藏27 d,每3 d各取2袋分别测定子实体失重率、水分含量、褐变度、丙二醛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可溶性总糖含量,并进行感官评定。结果表明:在27 d 贮藏期内,大孔径膜包装(P3、P4)的子实体水分含量分别由最初(0 d)的91.59%和91.21%降至85.57%和81.55%,失重率也分别升至10.02%和15.02%,褐变度快速升高至6.30以上,丙二醛含量达到5.15 nmol·g-1以上;小孔径膜包装(孔数40、孔径0.2 mm,P2)的失重率和褐变度分别低于6.0%和3.88,水分、可溶性总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分别高于90%、9.66 mg·g-1和3.25 mg·g-1,可有效延缓灰树花子实体失重率和褐变度的增加,并使其维持良好的外观品质和较高的水分、可溶性总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
  • 贾娇, 解修超, 邓百万, 宋玉, 陈国伟, 曹乃馨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从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软腐病子实体中分离纯化病原菌,经科赫法则验证,通过形态学观察病原菌的菌落形态特征,采用16S rDNA、多位点序列分析、生理生化指标鉴定病原菌,并测定不同温度、pH、NaCl质量分数对病原菌生长的影响以及病原菌致腐性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及最低抑制浓度。结果表明:分离纯化得到病原菌S7,经鉴定为泛菌(Pantoea sp.);S7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5 ℃,最适pH为5,最适NaCl质量分数为2.5%,可致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和马铃薯腐烂;S7对链霉素敏感度最高,最低抑制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为18.75 μg·mL-1
  • 边银丙, 肖扬, 郭孟配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病害是影响食用菌产业效益的关键因素之一。笔者从抗病品种选育、菌种质量控制、栽培环境控制、寄主抗病性诱导及其应用、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方面介绍国内外食用菌病害防控研究进展,并展望食用菌病害防控的发展方向。
  • 尚俊军, 唐利华, 万佳宁, 杨瑞恒, 龚明, 汪滢, 邹根, 鲍大鹏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萎锈灵是一种抑制琥珀酸脱氢酶活性的真菌杀菌剂。琥珀酸脱氢酶复合体中不同亚基的编码基因突变导致其与萎锈灵的亲和性降低,从而使真菌具有萎锈灵抗性表型。笔者综述萎锈灵抗性分子标记的开发历史、作用机制以及在食用真菌遗传转化中的应用,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