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食用菌学报》

过刊目录

  • 全选
    |
    研究论文
  • 王晨, 罗义, 王刚正, 徐瑞平, 周雁, 龚钰华, 边银丙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色氨酸合酶(tryptophan synthase,TrpB)是生物体内一种重要的功能蛋白,在生物抗逆应激反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本研究以香菇(Lentinula edodes)耐热栽培菌株S606为实验材料,采用双向启动子(Leactin和Legpd)启动LetrpB蛋白〖WTBZ〗β〖WTB1〗亚基功能结构域的反向互补片段(400 bp),构建了LetrpB基因的RNAi载体,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该载体转入香菇菌丝中,在潮霉素培养基上筛选转化子,再通过PCR检测片段是否插入,获得了稳定的阳性转化子。实时荧光定量 PCR结果显示,与野生型菌株相比,转化子的LetrpB基因表达量显著下调,转化子LeALDH、LeamiE等基因的表达量也显著下调,而LeYuccA的表达量显著上调。40 ℃高温处理 24 h 后,野生型 S606 的菌丝体在 25 ℃条件下可以恢复生长,而RNAi 转化子的菌丝体则不能恢复生长。研究结果表明,香菇菌株S606的LetrpB基因参与了热胁迫应激反应。
  • 冯志勇, 陈辉, 汪虹, 黄建春, 郝海波, 王倩, 宋晓霞, 隽加香, 张津京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建立鉴定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核型的方法,根据GeneBank公布的其基因组信息,针对交配型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以W192两个不同核型的同核体菌株A1和A2的菌丝体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获得交配型基因序列,筛选存在差异的序列,预测基因片段的限制性内切酶位点,筛选最佳酶切位点,根据酶切片段的差异鉴定菌株的交配型。结果表明:筛选得到长度为736 bp的基因序列,将其命名为aba1;核型为A1的同核体菌株,采用内切酶EcoRⅤ可以将aba1酶切成大小为257 bp和479 bp的两个片段;核型为A2的同核体菌株,采用内切酶XhoⅠ可以将aba1酶切成大小为327 bp和409 bp的两个片段;如果同时可以被两种限制性内切酶酶切,说明该菌株为异核体。采用基因测序鉴定了5株标记为孢子同核体的菌株和8株标记为原生质体同核体的菌株,测序结果表明:5株标记为孢子同核体的菌株中176P11、176P14和176P17的核型属于A1型,176P12和176P19属于A2型;8株标记为原生质体同核体的菌株中1011P75和03P75的核型为A1型;152P11、46P23、46P27和152P2为A2型;03P46和176P21属于异核体;同时又采用笔者建立的内切酶方法鉴定了这些菌株,核型与基因测序鉴定结果相同。
  • 李菲, 章炉军, 姜宁, 刘建雨, 于海龙, 尚晓冬, 宋春艳, 谭琦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比对分析多种导致真菌内源萎锈灵抗性的琥珀酸脱氢酶B亚基(SdhB)氨基酸序列的突变位点,将香菇(Lentinula edodes)SdhB氨基酸序列第243位的组氨酸替换为亮氨酸,构建了香菇萎锈灵抗性同源筛选标记载体,以农杆菌介导转化小米粒培养的香菇菌丝。转化子经5次传代后,PCR扩增验证插入片段,并观察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香菇单核体和双核体菌株经转化后,均能筛选到具有萎锈灵抗性的转化子,单核体菌株的转化率为34%,显著高于双核体菌株(4%);单核体转化子中的同源筛选标记及报告基因稳定性较好。本研究构建的萎锈灵抗性同源筛选标记可有效地在香菇遗传转化体系中应用。
  • 周思池, 邹根, 杨占山, 鲍大鹏, 姚威威, 杨杰, 汪滢, 李晓玲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初步鉴定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退化菌株的生理生化特征,采用倒置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蛹虫草退化菌株与正常菌株的形态特征,分别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氟硼二吡咯(BODIPY)脂滴染色、荧光定量PCR测定腺苷与虫草素含量、脂质含量、细胞自噬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蛹虫草退化菌株的菌丝体分枝多、畸形,呈弯曲的不规则状;退化菌株的菌丝中腺苷含量比正常菌株的低30.23%,两者发酵液中的腺苷含量无差异,而退化菌株的菌丝和发酵液中均未检测到虫草素;退化菌株的荧光亮度明显低于正常菌株;细胞自噬相关基因Atg13、Atg18、Atg22、Atg22-2表达量在退化菌株中上升,退化菌株比正常菌株分别上升了432.19%、170.45%、336.06%、61.01%;Atg17呈下调表达,退化菌株比正常菌株下调了65.28%,两者Atg28的表达量无差异。
  • SUBBA Shanta, WINKLER Marco, KüES Ursula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灰盖鬼伞(Coprinopsis cinerea)是一种嗜粪模式食用菌,可在实验室条件下快速生长并结实。子实体发育从黑暗环境下形成初级菌丝结开始,随后在光照刺激下初级菌丝结紧密聚集形成二级菌丝结,然后二级菌丝结继续分化出菌柄和菌盖。在子实体形成培养条件下,前5天(P1P5)为原基发育期,第6天担子及担孢子中发生核融合及减数分裂,伴随菌柄伸长和菌盖形成,子实体发育成熟。成熟的子实体在第7天自溶,含有孢子的液滴落地并释放出孢子。本文运用不同的组织染色技术观察原基组织切片,从而发现灰盖鬼伞子实体发育过程中不同的组织和细胞类型。前担子比其他组织更容易被乳酚蓝、迈尔士苏木精明矾、孔雀绿、曙红染色。菌盖皮最容易被孔雀绿和乳酚蓝染色。过碘酸雪夫氏染色(periodic acid Schiff, PAS)的菌盖皮和子实基层颜色比其他组织深,其中菌盖皮颜色很深,子实基层颜色稍深。所有切片还尝试了各种可能组合的双染。在PAS和苏木精明矾先后双染色下,子实基层和前胆子可以获得最佳区分。
  • 孔旭强, 柳婷, 刘云超, 许欣, 陈剑秋, 刘英丽, 孙淑静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目前中国两个袋栽主栽银耳品种古田银耳Tr01和古田银耳Tr21为实验材料,比较两个品种栽培过程中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及生产农艺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古田银耳Tr01和Tr21在栽培过程中的生理生化指标(含水量、pH、还原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及酶活性(羧甲基纤维素酶、淀粉酶、木聚糖酶、中性蛋白酶、漆酶)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不同时期栽培料中营养成分含量(还原糖、可溶性蛋白)及酶活性大小存在一定的差异;Tr21子实体比Tr01更圆正,Tr21的子实体隆起度、直径、单朵鲜重、单朵干重等生产农艺性状指标均优于Tr01;Tr21单棒鲜重达到了(429.19±32.07)g,生物学效率为(65.49±3.69)%,而Tr01生物学效率为(63.18±3.31)%,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两者之间的基质转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另外两个品种的子实体中含水量差异明显,粗蛋白、粗纤维含量差异不明显,Tr21子实体中铁、锰、锌、钾、铜、钙等矿物元素含量及氨基酸的含量均高于Tr01。
  • 隽加香, 肖婷婷, 王倩, 宋晓霞, 沈新芬, 高飞, 陈明杰, 黄建春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培养料不同发酵阶段的细菌菌群组成,并对细菌菌群功能进行预测,采用近红外分析仪分别测定3个发酵阶段双孢蘑菇培养料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含量,同时选用细菌16S rRNA基因V3V4特异性引物分别对3个发酵阶段的培养料进行PCR扩增、建库和测序。采用QIIME软件对获得的序列进行归并和可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OTU)划分,分别对每个样本计算Chao1、ACE、Shannon和Simpson指数,并获取各样本在门、属分类水平上的组成和丰度分布表,使用R软件计算各样本共有OTU的数量,绘制样本在门、属分类水平的组成柱状图,通过Galaxy在线平台,提交属水平的相对丰度矩阵进行LEfSe分析,对未加权的UniFrac距离矩阵进行非度量多维尺度(nonmetric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NMDS)分析,通过PICRUSt软件将基因测序数据与代谢功能已知的微生物参考基因组数据库相比,预测细菌菌群代谢功能。结果表明:随着发酵次数的增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而木质素含量二次发酵料高于一次料和三次料;3个阶段发酵培养料共有OTU数量为419个,其中一、二、三次发酵阶段独有的OTU数量分别为420、761和750个;二次料和三次料的细菌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均高于一次料; 3个阶段中丰度高的门为异常球菌-栖热菌门(Deinococcus-Thermus)、绿弯菌门(Chloroflexi)、变形杆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在一次料中栖热菌属(Thermus)丰度较高,在二次料中假黄单胞菌属(Pseudoxanthomonas)和高温多孢菌属(Thermopolyspora)丰度较高,在三次料中假黄单胞菌属和螯台球菌属(Chelatococcus)丰度较高;一次料与二、三次料样本之间的细菌群落结构差异较大;二次料与三次料样本之间的细菌群落结构相似度高;3个阶段代谢通路排在前两位的均为氨基酸代谢和碳水化合物代谢。
  • 范冬雨, 贾传文, 吴楠, 李长田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木材在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木屑,利用这些木屑作为基质进行食用菌栽培,不仅可以解决食用菌原料紧缺问题,还可以废物利用。本文采用单纯型格子法进行混料设计,筛选以桉树木屑、杨树木屑和栎树木屑为主料栽培玉木耳的配方,考察各组配方上的菌丝生长速度、长势、产量和农艺性状,并以产量为指标,优化得到玉木耳栽培配方为15.2%桉树木屑、20.8%杨树木屑、44%栎树木屑、15%米糠、2%豆粕粉、2%玉米粉、1%石膏,此配方栽培玉木耳每袋干耳产量达74.5 g(每袋装湿料 1.25 kg),比对照高24%,生物学效率比对照高33.89%。研究结果不仅丰富了玉木耳的培养料配方,且有利于提高玉木耳产量,缩短生产周期。
  • 黄卫华, 陈明杰, 陈洪雨, 陶祥生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有效利用葡萄枝栽培金顶侧耳(Pleurotus citrinopileatus),对栽培流程和子实体品质进行分析。应用HACCP管理体系确立了栽培流程中的4个关键控制点(CCP),其中葡萄枝预处理(剪碎)、拌料和出菇管理3个步骤属于第一类CCP,灭菌步骤属于第二类CCP,两个CCP体现出了木腐菌生产的特点。子实体的营养成分检测表明,采用葡萄枝作为主料替代木屑获得的子实体干品中粗蛋白为28.2% ~ 33.1%、粗纤维为10.9% ~ 13.8%、粗多糖为4.52% ~ 4.68%。进一步依据模式谱分析氨基酸营养特征发现,子实体必需氨基酸(IAA)含量为394.3 ~ 406.3 mg/g pro,其中优势必需氨基酸为赖氨酸(氨基酸评分得分最高)。安全性评估中未检出滴滴涕或六六六,重金属含量符合国家标准。
  • 杨珍福, 余金凤, 马明, 岳万松, 冯云利, 刘绍雄, 罗孝坤, 郭相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形态学观察和ITS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将采自云南丽江的野生子实体鉴定为鳞皮新香菇(Neolentinus lepideus)。通过组织分离和菌种纯化,获得菌株JZ505,对该菌株的菌丝培养条件进行了探究并进行了人工栽培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的最适碳源为果糖或蔗糖,最适氮源为酵母粉,适宜生长温度为25 ℃,最适pH 5.0~6.0,经栽培成功得获得了该菌株的子实体。
  • 史钏, 胡惠萍, 莫伟鹏, 刘远超, 谢意珍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对采自广东省鼎湖山的一株野生小奥德蘑(Oudemansiella sp.)进行分类鉴定与栽培,研究其液体培养菌丝体的水提液、醇提液和发酵液的抗氧化活性。采用形态学特征与rDNAITS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将其鉴定为厚褶小奥德蘑(O. crassifolia)。利用栽培料(58%杂木屑、30%棉籽壳、10%麸皮、2%碳酸钙,含水量65%,pH自然),在(25±1)℃条件下遮光培养20 d,菌丝满袋后再培养15~16 d,转入出菇房,在25~28 ℃、相对湿度85%~90%条件下,每日300~500 lx光照10 h,菇蕾产生后,每日通风3~4次,出菇3~4潮,生物学转化率达到79.15%。本研究中,厚褶小奥德蘑菌丝体水提液的还原力和对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明显高于菌丝体醇提液和发酵液,与对照维生素C相比,厚褶小奥德蘑菌丝体水提液的还原力低于维生素C,而对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是维生素C的1.81倍。
  • 宋丹靓敏, 雷虹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浓度为0.5 g/L的4种盐Zn(CH3COO)2、CuSO4、FeSO4、CaCl2对5个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judae)菌株菌丝生长速度、生物量、酪氨酸酶活力、黑色素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Zn(CH3COO)2与CuSO4抑制黑木耳菌株菌丝的生长;CaCl2可增加发酵过程中5个菌株的生物量;4种盐均可增加黑木耳菌株青瑞、青灰小碗发酵过程中酪氨酸酶活力,Zn(CH3COO)2抑制菌株黑旺十三发酵过程中酪氨酸酶活力,CuSO4与CaCl2抑制菌株波密发酵过程中酪氨酸酶活力;Zn(CH3COO)2与CaCl2可增加5个黑木耳菌株的黑色素产量。
  • 刘芹, 崔筱, 孔维威, 段亚魁, 袁瑞奇, 韩玉娥, 康源春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依次采用离子交换层析(DEAESepharose、CMSepharose和SPSepharose)和凝胶过滤层析(Superdex 75 HR10/300)从白灵侧耳(Pleurotus tuoliensis)菌渣中分离纯化得到一种漆酶,该酶比活力为176.1 U/mg,纯化倍数为90.7;采用EDMAN降解法和HPLCLTQOrbitrap测序得到该漆酶的N端和3条肽段序列分别为LHGTHAAIGP和PGVLVQGNKGDN、ISMSCDPNFTFS、DSIQIFAGQRYSFVLNAN;对该漆酶的理化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酶相对分子质量为7.0×104,最适反应温度为50 ℃,最适反应pH为4.0,具有较好的酸耐受性,在pH 2~4孵育1 h后能保持90%以上的活性。Cd2+、Pb2+、Hg2+、Zn2+、Fe3+、Cu2+和Fe2+在1.25~10 mmol/L浓度下对该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
  • 王倩, 宋晓霞, 周帅, 钱武兵, 黄慢慢, 肖婷婷, 陈明杰, 黄建春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建立批量测定食用菌栽培基质中纤维素、半纤维素、酸不溶木质素的方法,在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laboratory,NREL)建立的方法的基础上,对硫酸浓度、反应温度、反应容器进行了调整。将 NREL法中0.3 g样品于87 mL 4% (w/w)硫酸中121 ℃水解的反应体系改为0.1 g样品于10 mL 15.4%(w/w)硫酸中100 ℃水解,反应容器和加热容器分别由压力瓶和灭菌锅改为离心管和水浴锅。改进后的反应体系可以避免加热过程中酸液溢出,采用离心实现固液分离提高了测定效率。在新的反应体系中,确定了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香菇(Lentinula edodes)、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斑玉蕈(Hypsizygus marmoreus)栽培基质的最适水解时间为1.5 h,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灵芝(Ganoderma lucidum)栽培基质的最适水解时间为2 h。通过比较新建立的方法与NREL建立的方法测定的纤维素、半纤维素、酸不溶木质素含量,表明改良后的新方法是可行的。
  • 杜娇, 叶枫, 耿雪冉, 常明昌, 徐丽婧, 孟俊龙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优化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s)液体发酵产α半乳糖苷酶的培养条件,研究其酶学性质。采用单因素实验和Box-Behnken设计原理设计实验,建立以酶活性为响应值的回归方程模型,采用DesignExpert得到最优液体发酵产酶工艺,采用硫酸铵沉淀初步纯化该酶,研究该酶的温度、pH特性及其对蛋白酶的抗性。结果表明:猴头菌发酵产酶的最佳发酵工艺为3%豆粕粉、2.3%葡萄糖、1.9%蛋白胨、0.3% MgCl2,在此条件下猴头菌发酵液中的α半乳糖苷酶活性提高了48.9%;该酶最适反应温度为60 ℃,最适pH为6.0,对胃蛋白酶、胰蛋白酶、酸性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均表现出较好的抗性。
  • 刘艳芳, 薛令坤, 唐庆九, 周帅, 颜梦秋, 杨焱, 吴迪, 张忠, 张劲松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碱提法提取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下脚料水溶性细胞壁多糖,以得率、多糖含量和β-葡聚糖含量为主要指标,对提取过程中的碱液浓度、料液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等因素进行考察,优化的提取工艺:1 mol/L的NaOH溶液为提取溶剂,料液比1∶20(g∶mL),提取温度30 ℃,提取时间4 h,在此条件下,所得水溶性细胞壁多糖组分得率6.25%,多糖含量74.56%,β-葡聚糖含量56.37%。高效凝胶尺寸排阻色谱多角度激光光散射示差折光检测仪联用法(HPSECMALLSRI)分析结果显示,该组分主要含4个峰,其中峰1和峰2对应的组分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36×107和2.68×106,峰3和峰4对应的组分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15×105和9.82×103;体外免疫活性检测结果显示,该水溶性细胞壁多糖组分具有刺激巨噬细胞释放NO和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活性。
  • 刘肖肖, 汪雯翰, 冯婷, 张劲松, 吴莹莹, 杨焱, 刘艳芳, 贾薇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子实体多糖FVPB1对小鼠T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结果表明:FVPB1能激活小鼠T细胞,促使其分泌干扰素-γ(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TNF);能促进巨噬细胞RAW264.7释放NO,增加小鼠骨髓源巨噬细胞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分泌水平。研究结果表明金针菇多糖FVPB1具有良好的免疫调节功能,可用于相关功能性食品、保健品和药品的研发。
  • 王欢, 唐敏, 王淑敏, 陈长宝, 李玉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考察血红铆钉菇(Chroogomphus rutilus)子实体的抗氧化活性,利用有机溶剂萃取法萃取得到血红铆钉菇子实体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4种不同极性萃取部位,采用FolinCiocalteu比色法对4种萃取物的总酚含量进行测定;选用DPPH法、ABTS法、FRAP法以及卵黄蛋白脂质过氧化法对4种萃取物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分析。结果表明:4种萃取物中,多酚提取率从高到低为正丁醇、乙酸乙酯、石油醚、水。在相同浓度条件下,与相同浓度的阳性对照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相比,1000 μg/mL石油醚萃取物,250、500、1000 μg/mL乙酸乙酯萃取物,500、1000 μg/mL正丁醇萃取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较高;15.625 μg/mL石油醚和正丁醇萃取物对Fe3+的还原能力与相同浓度BHT相比差异不显著;15.625 μg/mL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4种萃取物,1000 μg/mL乙酸乙酯萃取物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与相同浓度的BHT相比差异不显著;1000 μg/mL石油醚、正丁醇萃取物,250、500、1000 μg/mL乙酸乙酯萃取物抑制蛋白脂质过氧化的能力与相同浓度BHT相比差异不显著。
  • 吴华, 戴建青, 陈大嵩, 欧剑峰, 黄鸿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双额岩小粪蝇 (Bifronsina bifrons)是广州地区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的主要害虫,本研究采用三角瓶密闭熏蒸法测试月桂烯、α-蒎烯、异松油烯3 种植物精油对双额岩小粪蝇的熏杀、击倒及其混配增效作用。三种植物精油对双额岩小粪蝇的 24 h 熏杀半致死浓度(LC50)为月桂烯(5.05 μL/L)>α-蒎烯(29.92 μL/L)> 异松油烯(38.01 μL/L)。在熏蒸浓度均为 18 μL/L时,月桂烯对双额岩小粪蝇的击倒效果最好,半数击倒时间(KT50)为14.37 min,其次为α蒎烯、异松油烯,KT50值分别为53.60 min和64.03 min。将月桂烯与α-蒎烯以体积比1∶9、3∶7、5∶5、7∶3和9∶1 混配后具有增效作用,最佳混配比是5∶5;实验中最高熏蒸浓度的月桂烯、α-蒎烯和异松油烯对草菇菌丝生长无显著影响。本研究为草菇生产中双额岩小粪蝇的无公害防治及高效环保的植物源灭蝇剂的开发提供参考。
  • 综述
  • 姚芬, 高虹, 殷朝敏, 史德芳, 范秀芝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猴头菌是食药兼用的大型真菌,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应用历史。猴头菌多糖是猴头菌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之一,具有维护胃肠道健康、抗癌、抗氧化和保护神经等多种生理功能。笔者从提取纯化、结构特征和生物活性等方面对猴头菌多糖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能为其在保健品市场的应用,以及进一步研究其生物活性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