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食用菌学报》

过刊目录

  • 2011年, 第18卷, 第02期
    刊出日期:2011-06-20
      

  • 全选
    |
  • 汪虹, 陈明杰, 鲍大鹏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担子菌丝/苏氨酸蛋白激酶同源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设计两对简并引物,通过巢式简并PCR方法获得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丝/苏氨酸蛋白激酶同源基因(vv-stpk1)的保守片段,然后通过基因组步行的方法获得了vv-stpk1全长序列。vv-stpk1全长为2 003 bp,含有8个内含子,长度分别为72、57、53、54、45、50、55和48 bp,可编码522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推定的氨基酸序列与玉米黑粉菌(Ustilagomaydis)、木糖发酵酵母(Pichia stipitis)、新型隐球菌(Cryptococcus neoformans)中与细胞形态发生相关的丝/苏氨酸蛋白激酶Orb6的相似性分别为81%、77%和76%,对VV-STPK1蛋白的系统发生学分析的结果表明,VV-STPK1与Orb6同源蛋白聚在同一进化枝上,这些数据都支持VV-STPK1蛋白为与细胞形态发生相关同源蛋白的推定。
  • 张津京, 陈辉, 冯志勇, 陈明杰, 汪虹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GAPDH)是糖酵解和卡尔文循环中的关键酶,本实验室之前的研究发现斑玉蕈菌丝的GAPDH表达随培养基中葡萄糖添加浓度的变化而变化,在此基础上我们首次克隆了斑玉蕈GAPDH的DNA和cDNA序列,结果斑玉蕈gpd基因长2 724 bp,对比基因组DNA和cDNA序列知其中有7个内含子、8个外显子;其理论分子量为36.15 kD、编码蛋白质含338个氨基酸、等电点(PI)为8.24。
  • 张靠稳, 杨振华, 马爱瑛, 刘建利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RAPD技术对43个贺兰山紫蘑菇(Cortinarius)属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在供试的17条RAPD随机引物中,有7条可扩增出清晰、稳定的DNA条带,利用筛选出的7条引物进行RAPD扩增,共得到79条清晰的DNA条带,其中68条多态性片段占总扩增片段的86.1%;聚类分析表明,在相似系数0.63水平时,供试的43个菌株被分为紫红丝膜菌(C.rufo-olivaceus)和蓝丝膜菌((C.caerulescens)两个组群,同时紫红丝膜菌种内41个样品间的差异较显著,其中种内最大相似系数为0.956,最小相似系数为0.515;在相似性系数为0.68时,可将紫红丝膜菌的41个样品分为7类。研究结果表明RAPD技术可以有效地区分紫蘑菇菌株并分析种内的遗传多样性。
  • 郭亮, 刘君昂, 周国英, 李河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子实体及孢子的形态特征,结合ITS序列分析对湖南省松林中分布最多的4种松菌进行分类鉴定。样品CSUFTHH1、CSUFTHH2、CSUFTZJ和CSUFTHY分别鉴定为乳菇属未知种(Lactariussp.)、松乳菇(L.deliciosus)、橙红乳菇(L.akahatsu)以及红汁乳菇(L.hatsudake)。
  • 图力古尔, 宋超, 盖宇鹏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石蜡切片法对多脂鳞伞(Pholiota adiposa)子实体个体发育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多脂鳞伞原基初期卵球形,菌丝交织、致密;原基伸长生长,外部交织菌丝变稀疏,边缘形成一层染色呈黄褐色的菌丝,菌丝膨大,平行排列或凝结呈菌丝束,形成外菌幕。外菌幕菌丝在上部最为发达,形成菌盖菌幕,此时菌盖开始分化。同时原基下部边缘菌丝平行排列并垂直生长,菌柄开始分化。在菌盖、菌柄和子实层原基交接处出现菌丝稀疏区,菌褶腔在这一区域形成。由于半包膜的存在,菌环上无鳞片。菌盖菌幕与菌盖皮层相区分,而菌柄菌幕与菌柄皮层形态一致,只是菌柄菌幕菌丝继续保持向外生长特性。多脂鳞伞属于半被果型中的双菌幕发育型,发育顺序表明是菌盖菌柄发育型。
  • 吴金平, 付振艳, 王晓军, 王建宝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驯化研究表明,翘鳞伞(Pholiota squarrosa)可在以木屑、棉籽壳为主料,麸皮、玉米面、石膏、磷酸二氢钾为辅料的罐头瓶培养料上正常生长发育,一年两次栽培,接种到子实体采收约120~130 d,生物学效率达53%。
  • 冯作山, 胡清秀, 管道平, 张瑞颖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混料配比的设计方法,研究白灵侧耳(Pleurotus nebrodensis)栽培料的最佳配比。以棉籽壳、麦麸、玉米芯和木屑为主料,以产量和栽培周期为主要考核指标,设计4因素15种配方,分别建立产量、栽培周期与配方的回归方程,确定高产配方为:麸皮27.8%、棉籽壳36.2%、玉米芯19.7%、木屑9.3%时,产量可以达到198.3 g;最短周期配方为:麸皮14.0%、棉籽壳18.5%、玉米芯9.3%、木屑51.2%,预计得到最短周期值是146.5 d。配方验证试验表明,混料设计可用于白灵侧耳栽培配方优化。
  • 王谦, 王菲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将葡萄蔓作为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的栽培基质,对菌丝长速进行测定,从4个菌株中筛选出新河大F1为分解葡萄蔓的最优菌株。以新河大F1为供试菌株进行最优配方的筛选,确定培养基最佳配方为:葡萄蔓60%、棉籽壳30%、麸皮9%、石灰1%,葡萄蔓可作为金针菇栽培基质加以利用。
  • 于海龙, 冯志勇, 郭倩, 尚晓冬, 章炉军, 谭琦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核桃加工下脚料核桃壳部分或全部代替常用培养料中木屑、玉米芯进行刺芹侧耳(Pleurotuseryngii)(杏鲍菇)栽培研究。结果表明,使用核桃壳代替玉米芯的配方1(木屑34%,核桃壳30%,米糠20%,麸皮10%,玉米粉5%,石灰1%)栽培刺芹侧耳,发菌快(满菌时间25 d)、子实体含氮量高(2.83%),单瓶产量(193.3 g)与使用常规培养料栽培(202.0 g)相近,效果理想。
  • 刘静, 纪开萍, 曹旸, 张春霞, 何明霞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从用于暗褐网柄牛肝菌(Phlebopus portentosus)人工栽培的覆土和草炭中分离、纯化出40株细菌,经液体发酵试验和平板试验检测这些菌株对暗褐网柄牛肝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筛选出对暗褐网柄牛肝菌菌丝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的3株细菌(编号为:T24、T34、C1)。
  • 周全, 徐翎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菌丝生物量为评价指标,对液体摇瓶培养柱状田头菇(Agrocybe cylindracea)的碳氮源、接种量及培养时间进行研究,筛选出培养的适宜条件,并将外源激素6-苄基腺嘌呤(6-benzylaminopurine,6-BA)、2,4-二氯苯氧乙酸(2,4-d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2,4-D)、吲哚乙酸(indole-3-acetic acid,IAA)、萘乙酸(α-naphthaleneacetic acid,NAA)添加于液体培养基中探讨其加快菌丝体繁殖的可能性。结果表明,柱状田头菇液体发酵适宜的培养基组成为(/L):马铃薯200 g,小麦粉20 g,酵母粉1 g,MgSO43 g,KH2PO42 g,VB110 mg。培养条件以250 mL摇瓶装液量100 mL,接种量100 mL/L,培养9 d终止发酵为宜;外源激素NAA能极显著提高菌丝生物量。
  • 钟政昌, 陈芝兰, 钟国辉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西藏林芝地区林芝、波密、工布江达3个县采集的野生松口蘑子实体为材料,测定其外观大小及粗多糖、粗蛋白、游离氨基酸、铁和锌等营养成分含量,并与其它地区的松口蘑营养成分含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林芝县松口蘑铁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区域;林芝地区松口蘑菌盖直径4.0~7.1 cm、菌柄长5.9~8.6 cm,与内地松口蘑菌盖直径5.9~21.5 cm、菌柄长5.0~18.0 cm相比,个体较小;粗多糖、粗蛋白和锌含量较低,而粗脂肪和铁的含量较高。
  • 袁卫东, 陶雪, 王伟科, 陆娜, 余建明, 王世恒, 冯凤琴, 周祖法, 王素彬, 闫静, 宋吉玲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对以桑枝屑、梨枝屑、杂木屑为主要基质栽培的黑木耳的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总黄酮、1-脱氧野尻霉素(1-Deoxynojirimycin,1-DNJ)、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含量等进行检测,探讨不同基质栽培的黑木耳的营养成分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桑枝屑黑木耳中的总糖、粗纤维、碳水化合物、黄酮、微量元素钙和磷含量较高,梨枝屑黑木耳中氨基酸总量、铁、锌、维生素B1和B2的含量较高,表明桑、梨枝屑可以作为黑木耳栽培的基质加以利用。
  • 王淑蕾, 梁敬钰, 唐庆九, 刘艳芳, 周帅, 杨焱, 张劲松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建立1种运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香菇(Lentinula edodes)中香菇嘌呤含量的方法。优化后的色谱条件为:Ultimate AQ-C18柱(5μm,4.6 mm×250 mm),流动相为甲醇-磷酸盐缓冲液(7∶93,pH 4.67)等度洗脱,流速1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59 nm,进样量10μL。研究结果发现该方法准确、灵敏、重现性好,适用于香菇嘌呤的定量分析。
  • 蒋俊, 罗珍, 刘艳芳, 彭川丛, 吴迪, 周帅, 张劲松, 冯志勇, 杨焱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粗多糖得率和含量为评价指标,对水提醇沉制备猴头菌多糖(Hericium erinaceuspolysaccharides,HEP)工艺中主要醇沉条件进行了筛选,得出猴头菌多糖醇沉的最佳工艺条件:提取液的浓缩比(粗提液体积∶子实体干重,mL∶g)为3∶1,醇沉浓度70%,加入乙醇时浓缩液温度为40℃,醇沉时间和静置温度分别为8 h和4℃。不同醇沉浓度得到的多糖分子量分布及体外免疫活性测定结果表明,醇沉浓度为40%时,得到的多糖大分子部分占的比例较高,活性较好。醇沉浓度越高,多糖含有的小分子物质越多。
  • 蒋倩婷, 林群英, 曾宏彬, 李泰辉, 宋斌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蛹虫草白化菌株AB6的子实体水提液和50%乙醇提取液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AB6子实体水提液和50%醇提液对有机自由基DPPH.的清除作用及对亚油酸自氧化的抑制作用都强于出发菌株B6。AB6的水提液对羟自由基.OH具有很强的清除能力,但其醇提液的清除作用低于B6。
  • 才晓玲, 安福全, 邹瑶, 何伟, 徐海平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对柱状田头菇(Agrocybe aegerita)的生物学特性、人工培养驯化及生物活性物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旨在为柱状田头菇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 2011, 18(02): 69-69.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上海农科热线是上海市人民政府农业委员会在2002年创办的农业科技咨询服务平台,采取电话咨询、网上问答、短信咨询、书信回复等方式,免费为全国农民提供咨询服务。全年365天,每天早8点
  • 曾宏彬, 宋斌, 李泰辉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概述了蛹虫草的形态与分布、生物学特性、药理学、菌种选育、子实体栽培技术、液体发酵培养技术和产品研发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探讨和展望了蛹虫草产业化发展方向和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