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食用菌学报》

过刊目录

  • 1996年, 第03卷, 第04期
    刊出日期:1996-12-20
      

    目次
  • 全选
    |
    目次
  • 潘迎捷, 陈明杰, 贺冬梅, 冯志勇, 汪昭月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建立了一种香菇交配型基因测定的新方法——原生质单核体系本交配到极性标记法.用这一方法不仅成功地分离和鉴定出不同香菇菌株的四种标准交配型基因,还有效地区分出亲本型和重用型两种交配型基因类型。这一技术为深入开展异宗结合食用菌的遗传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工具。
  • 汪中文, 林芳灿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在湖北省无栽培菌株抱子传播的香菇(Lentinula edodes)自然发生地随机采集的32个野生香菇菌株为材料,用原生质体单核体和孢子单核体配对相结合的方法分析鉴定样本中的交配型因子,并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菌丝原生质体单核体、孢子单核体的交配型比例及样本中特异交配型因子的分布频率。在大部分菌株中,菌丝原生质体单核体的两种交配型呈预期的1:1之比,孢子单核体的四种交配型亦呈预期的1:1:1:1之比.从样本中鉴定出52个特异的A因子及55个特异的B因子,而且这一系列特异性的A因子和B因子都呈随机分布。与栽培菌株相比,野生菌株的交配型因子重复频率要低得多,表明香菇自然种群经过长期遗传变异积累了丰富的种质资源。在今后的香菇菌株遗传改良工作中.更多地引人野生种质资源以丰富育种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 陈忠纯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阿魏侧耳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它分布在我国的新亚维吾尔自治区;欧洲、北非和中亚也有分布。1958年至今,国内外许多科技工作者对其进行了驯化栽培研究。1983年中国驯化栽培成功,1990年选育到一株适于商业化栽培的菌株KH2,目前已在许多省区推广栽培。
  • 冯志勇, 杨炎, 李惠君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4个不同的蛹虫草菌株在PDA和四种合成培养基上生长,结果显示,在PDA培养基上菌丝的生长势最好,4个菌株在PDA培养基上的生长速度以及产色素状况有显著差异.根据蛹虫草的菌落形态和凹面玻片培养法观察到的菌丝形态、产抱特点,初步得到确认无性世代的依据.
  • 林彬, 刘凤梅, 刘宜敏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粗柄羊肚菌[Morchella crassipes(Vent.)Pers]~[1]的菌盖、菌柄及液体培养菌丝中的可溶性蛋日组分及氨基酸含量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菌丝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其电泳带颜色也较深,菌盖次之.菌柄居第三位;但电泳条带菌柄最多,菌盖次之、菌丝最少.氨基酸含量的测定表明,菌丝中必需氨基酸含量最高;鲜味氨基酸以菌盖中最高,尤其是谷氨酸含量明显高出苗炳和菌丝,而甜味氨基酸则三者相差不大。
  • 谢宝贵, 江玉姬, 刘文金, 苏天福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研究了草菇厚垣孢子的萌发条件及对不良条件的抵抗力.试验结果表明,草菇厚垣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40℃,培养基PH为7,对培养基的营养状况无要求;草菇厚垣孢子与菌丝体均不耐干旱;菌丝体可耐45℃3d,但50℃处理24h便失活,而厚垣孢子可耐50℃处理24h.在4℃处理14d后,厚垣孢子的萌发率没有下降,而菌丝体完全失活,厚垣泡子耐酸能力比菌丝体强。
  • 张金霞, 左雪梅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实验以34个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和95个香菇(Lentinula edodes)培养物~(**)为材料,进行了食用苗苗种结实性早期鉴定的研究;以16个侧耳(Pleurotus)~***和14个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nes)菌株为材料,进行了食用菌菌种产量性状早期鉴定的研究.研究表明,草菇和香菇菌种培养物在平板上的菌落形态特征与结实性有密切关系.草菇培养物的苗落形态还与菌丝形态、长速、酯酶同工酸酶谱、可溶性蛋白带、发菌和出菇等密切相关.侧耳和金计菇菌丝的胸外羧甲基纤维素酶(CMC酶)活力与子实体产量成正相关,可以作为其子实体产量性状早期鉴定的指标之一.
  • 于翠芳, 丁立孝, 张建丽, 阎培生, 郭立忠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半地下式塑料菇棚,进行了平菇菌株品比、接种后处理方法和栽培方式三因素的试验.结果表明:23个平菇菌株的发菌期存在显差差异,扎孔处理的显著加快菌丝生长速度,缩短发苗期,并减少杂菌污染;菌株间子实体产量差异显著。覆土栽培倡显著提高于实体产量.通过试验筛选出了适合玉米芯栽培的高产优质平菇菌株菜平1号、莱平4号、8903和pI802.
  • 陈顺志, 王晨光, 刘玉梅, 高淑贤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ADP为底物观察到虫草及蠕虫草提取液能降低大鼠离体肝细胞反应体系内AMP的浓度,并能提高ATP浓度.在1.0~5.0mg生药/ml范围内,虫草液使细胞能荷值增加13.27%~37.35%;蠕虫草液使细胞能荷值增加24.08%~43.73%,P<0.05。
  • 陈国良, 严惠芳, 李惠华, 梁庆祥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1974年起作者对猴头菇的药效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探明,猴头蔬具有提高税体耐缺氧能力,提高心血输出量,加速血液循环,抑制肿泪细胞生长等作用.治疗胃,肠溃疡、各种胃炎的有效率达87. 7%,治疗胃、食道癌的有效率达69. 3 %,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有效率达76. 9%。
  • 谭琦, C.PeterRomaine, BethSchlagnhaufer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利用RAPD技术对23株收集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有害疣泡霉(Mycogoneperniciosa)菌株和一株红丝菌疣也霉(M. rosae)菌株进行了遗传差异测定、12个引物扩增出105条痕迹产物,根据这些产物用UPGMA计算机程序分析了南株之间的亲缘关系。UPGMA分析结果表明上海、江苏叶菌株间的相似性大于90%;中国福建的菌株与所有的国外菌株之间的相似性大于70%;红丝菌疣孢霉归在上海、江苏这一组合.它们的相似性超过50%;而所有菌株间的相似性仅为40%。这意味着上海、江苏的有害疣孢霉菌株与其它地区的有害疣孢霉菌株可能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
  • 陈楚鋆, 郑宝东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鸡(土从)连续发酵生产营养酱油,其最适接种量为20%,发酵时间7d;果胶酶和纤维素酶混合处理发酵液,可显著提高氨基态N和总N含量,氨基酸生成率达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