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食用菌学报》

过刊目录

  • 2017年, 第24卷, 第03期
    刊出日期:2017-09-30
      

  • 全选
    |
  • 仝宗军, 严俊杰, 张磊, 黄蓉梅, 徐伟南, 韩星, 许鸣凤, 陶永新, 谢宝贵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分析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子实体原基期、伸长期、成熟期的转录组数据,得到一个差异表达基因fv-msf1。对其结构、序列特征及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全长2709 bp,包含13个外显子,12个内含子,开放阅读框长1770 bp,编码589个氨基酸。结构域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含主要协助转运蛋白超家族(major facilitator superfamily,MFS)保守结构域。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fluorescence PCR,q-PCR)对子实体不同发育阶段以及菌盖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在金针菇伸长期的菌盖(尤其是0.3~0.9cm)中高表达,由此推断该基因在金针菇菌盖发育中发挥一定作用。
  • 刘旭影, 阮心眉, 程凡升, 李文香, 朱丹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10448个蛋白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信号肽分析软件SignalP 4.1、跨膜结构预测软件TMHMM v2.0、GPI锚定位点预测软件big-Pi Predictor以及亚细胞蛋白定位软件TargetP1.1等生物信息学软件,筛选双孢蘑菇胞外分泌蛋白质序列,使用分析软件BLAST2GO进行功能注释。筛选得到469个胞外分泌蛋白质序列,统计发现编码这些蛋白质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最长为4800bp,平均为1233bp。除去假定蛋白质,双孢蘑菇胞外分泌蛋白质的生物代谢途径主要有生物大分子代谢(22.2%)、碳水化合物代谢(17.4%)、脂质代谢(3.2%)、芳香化合物代谢(2.2%)等。同时,共发现133种酶类,其中包括糖苷水解酶(38.5%)、多铜氧化酶(7.4%)、肽酶(7.0%)、果胶裂解酶(4.0%)和羧酸酯酶(2.9%)等。
  • 肖冬来, 张迪, 马璐, 杨驰, 江晓凌, 林衍铨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广叶绣球菌(Sparassis latifolia)基因组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s,GST)编码基因。结果表明:广叶绣球菌基因组可编码27个gst,均含有GST保守的N端或C端结构。27个GST分属于8个不同的家族,其中URE2P家族GST数量最多(8个),OMEGA家族含6个,GTE家族含4个,C1、GHR、SIGMA和GTT家族各含2个,EF1Bγ家族含1个。各家族间的GST具有相似的保守基序。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不同光照时长胁迫下6个URE2P家族GST基因的表达动态。结果表明有4个GST基因(MF327518,MF327511,MF327527,MF327514)在诱导48h后表达量最高,2个GST基因(MF327506,MF327510)在诱导96h后表达量最高。
  • 2017, 24(03): 17-17.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农业生产有问题三农热线来帮你遇到问题怎么办专家为你找答案上海12316三农服务热线由上海市农业委员会主办的一条公益性服务热线,提供农业生产技术、农产品市场信息、支农惠农和农村集体"三资"政策等方面的咨询服务。热线以电话咨询、"农民一点通"视频咨询、网上咨询、短信咨询、书信回复等方式,免费为全国农民
  • 邵颜平, 陶永新, 段静怡, 杜红慧, 仝宗军, 朱坚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分析淀粉酶对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子实体发育的作用,针对已经鉴定的金针菇淀粉酶家族基因(6个α-淀粉酶和1个γ-淀粉酶),采用定量PCR方法对其在不同发育时期(从原基形成第1天到第12天成熟开伞期)、不同组织部位(菌盖和菌柄)的表达量进行测定,进而分析其表达模式。结果显示:7个淀粉酶基因在菌柄中表达量均高于菌盖;其中,α-Amy-5和γ-Amy-1在菌柄中的表达量变化为先下调再上调,两个基因预测编码蛋白均有信号肽,亚细胞定位在细胞外,推测其可能参与菌柄细胞壁的形态建成;α-Amy-3亚细胞定位在线粒体中,与其它各发育时期相比,其在菌柄快速伸长期表达量达到最高。α-Amy-1和α-Amy-6基因则在金针菇成熟期表达量最高,推测其可能与金针菇菌盖的发育有关。
  • 2017, 24(03): 24-24.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上海农业学报》1985年创刊,由上海市农业委员会主管、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和上海市农学会主办,同方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全文收录,为CSCD来源期刊、"2008版、2011版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中国农业核心期刊"。2013年起改为双月刊,主要刊载农业各学科偏重应用或与应用联系较紧密的未曾发表过的研究论文、简报和综述,内容涉及遗传育种与分子生物学、作物栽培
  • 刘建雨, 刘建辉, 张丹, 徐珍, 王瑞娟, 杨慧, 于海龙, 尚晓冬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将酿脓链球菌(Streptococcus pyogenes)Cas9序列(SpCas9序列,Addgene#43802)根据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的密码子偏好性进行优化,并构建FvCas9双元表达载体,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金针菇单核体Dan3,经抗性培养基筛选以及潮霉素和Cas9基因PCR扩增验证,结果显示Cas9基因已经成功转入金针菇菌丝体中,转化率为6.84%。
  • 杨士锋, 肖扬, 黄天骥, 张健, 刘军鹏, 龚钰华, 边银丙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用10%、20%、30%、40%稻草分别替代常规配方(80%栎木屑、18.8%麸皮、1%石膏、0.2%石灰、料水比1∶1.2)中栎木屑,研究不同配方对香菇(Lentinula edodes)两个菌株(秋栽7号、久香4号)栽培性状的影响。在所有添加稻草的配方中,香菇菌丝长速明显快于对照,能正常转色,出菇时间提前,但菌棒硬度降低。当稻草替代量为10%(DC1)时,两个香菇菌株的生物学效率和平均单袋产量均最高,且超过对照;而子实体蛋白质、粗纤维和灰分含量等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在菌盖厚度、质量、直径等正向指标方面,秋栽7号在配方DC2(稻草替代量20%)和对照中表现一致,久香4号在配方DC1中显著优于对照;在菌柄长度、质量两个负向指标上,两个菌株在对照与所有处理之间均没有显著差异。随着稻草添加比例的增加,香菇栽培生物学效率降低。在稻草替代量相同的配方中,两个供试菌株的表现并不完全一致,秋栽7号现蕾时间较久香4号提前0.5~5.8d。
  • 刘柯, 李焕军, 张德怀, 岳同辉, 李娜, 徐军伟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在灵芝(Ganoderma lingzhi)中异源表达透明颤菌血红蛋白(Vitreoscilla hemoglobin,VHb)基因,采用一氧化碳差异波谱分析的方法检测转基因菌株的生物活性,并对野生型菌株和工程菌株进行发酵,通过荧光定量PCR对灵芝多糖生物合成途径上的葡萄糖磷酸变位酶(α-phosphoglucomutase,PGM)、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uridinediphosphate glucose pyrophosphorylase,UGP)和β-1,3-葡聚糖合酶(β-1,3-glucan synthase,GLS)3个基因的转录水平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基因(Vitreoscilla hemoglobin gene,vgb)在灵芝中能够成功表达,并且具有生物活性;工程菌株中胞外多糖的最高产量达0.83g/L,比野生型菌株提高了88.6%;与野生型菌株相比,工程菌株中多糖生物合成途径上PGM、UGP和GLS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分别是1.52、1.55和3.85。异源表达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基因是提高灵芝胞外多糖产量的一种有效方法。
  • 孔祥辉, 马银鹏, 杨国力, 张介驰, 陈喜君, 张丕奇, 王辉, 王笑庸, 陈鹤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水提法获得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提取物和余渣,并借助中药清肺润肺小鼠模型研究它们的止咳化痰功效。结果表明:提取物和余渣得率分别为12.3%和71.6%;3 min内提取物高剂量组(200mg/kg·d)咳嗽次数为(7.67±3.28),余渣高剂量组咳嗽次数为(7.75±3.28),两者与空白对照组咳嗽次数(21.25±3.37)之间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提取物和余渣都有显著的止咳作用;虽然提取物和余渣的小鼠酚红排泌量增加幅度均高于阳性对照组,但仅余渣高剂量组与阳性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余渣化痰效果优于提取物。
  • 李景旭, 昝立峰, 包海鹰, 李丹花, 叶嘉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椭圆嗜蓝层孔菌(Phellinus ellipsoidea)子实体甲醇提取物依次用石油醚和乙酸乙酯萃取,其乙酸乙酯分部经柱层析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经鉴定这11个化合物分别为:苯并(1,2-b,5,4-b′)二呋喃-3,5-二酮-8-甲酸甲酯(1)、原儿茶酸(2)、4-(3,4-二羟苯基)-3-丁烯-2-酮(3)、原儿茶醛(4)、Hispidin(5)、Hispolon(6)、Inoscavin A(7)、Phelligridin K(8)、Inoscavin C(9)、Inoscavin E(10)和Inonoblins B(11),其中化合物2、4、7、10为首次从该物种中分离得到。
  • 陈香女, 张成花, 邓旺秋, 李泰辉, 姜子德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不同溶剂(乙醇、甲醇、石油醚、乙酸乙酯)对广东虫草(Cordyceps guangdongensis)子实体色素的提取效果及色素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广东虫草色素易溶于80%乙醇溶剂,最大吸收波长为410nm。色素的乙醇溶液分别在光照与黑暗条件下放置5d,其吸光度值分别减少22.3%和16.6%,在有光照条件与无光照条件下色素的吸光度差异显著。与室温25℃相比,在20~50℃下,色素吸光度无显著差异,在60~70℃下,差异显著,而当温度为90、100℃时,差异极显著,色素吸光度分别升高了19.8%和37.7%;强酸条件(pH为2~3),氧化还原剂H2O2,使色素褪色;碱性条件(pH为8~9),氧化还原剂Na2SO3以及部分食品添加剂(麦芽糖、柠檬酸、蔗糖)对色素有增色作用;金属离子影响色素的稳定性,其中Fe3+及Fe2+使色素发生色变。
  • 陈博文, 张小林, 孙晓瑞, 骆燕, 杜红霞, 孟俊龙, 徐丽婧, 常明昌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柱状田头菇(Agrocybe aegerita)子实体色素类别和性能,对柱状田头菇子实体中色素进行了提取、纯化和鉴定并对其稳定性和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柱状田头菇色素易溶于碱性溶液,微溶于水,不溶于有机溶剂;紫外光区212nm处有最大吸收峰,傅利叶红外光谱图与酪氨酸合成黑色素相似,初步鉴定柱状田头菇色素属于3,4-二羟基苯丙氨酸类黑色素;pH11~14,20~100℃范围内,黑暗条件下柱状田头菇黑色素稳定性较好,在自然光条件下稳定性最差,其次是紫外光;柱状田头菇黑色素具有一定的还原能力、DPPH·清除能力及Fe2+螯合能力。
  • 司文帅, 董茂锋, 张其才, 白冰, 宋卫国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LC-MS/MS)建立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培养料中四环素、二甲胺四环素、土霉素、甲烯土霉素、脱氧土霉素、金霉素、去甲基金霉素7种四环素类药物残留的定量分析方法。双孢蘑菇培养料以等体积Na2EDTA McIlvaine缓冲溶液(pH 4.0)和甲醇的混合液涡动,超声提取(35KHz,5min)。以HLB固相萃取柱进行净化富集,LC-MS/MS检测,结果表明:在5.0~200.0μg/L的线性范围内,7种四环素类药物的峰面积与其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方法最低检出限为5.0μg/kg;在5.0、20.0、100.0μg/kg三个添加水平下,培养料基质中7种四环素类药物的回收率为80.3%~92.5%,相对标准偏差为1.6%~8.0%。该方法可以同时满足双孢蘑菇培养料中7种四环素类药物残留检测的需要。
  • 王术荣, 郭富宽, 孟俊龙, 常明昌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在室温(25±1)℃条件下,分别采用1.0、2.0、3.0μL/L的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对广叶绣球菌(Sparassis latifolia)新鲜子实体进行熏蒸12h处理,再经0.04 MPa抽真空后,(4±1)℃贮藏5周,期间每隔7d取样,测定广叶绣球菌的呼吸强度、色差值、多酚氧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并进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2.0μL/L 1-MCP处理保鲜效果较好,货架期35d以上,较空白对照的货架期(21~28d)明显延长。
  • 黄秋菊, 图力古尔, 张明, 周巍, 王超群, 李泰辉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分别对2016年采自河南省信阳市和2017年采自广东省广州市的部分鸡(Termitomyces spp.)标本进行形态学鉴定和基于ITS序列的分子系统学分析。发现了一个中国新记录种——间型鸡(T.intermedius),它可分布于南亚热带至温带南缘,比2016年在日本冲绳石垣岛发现的分布区域更靠北端。同时发现河南省温带南缘有小鸡(T.microcarpus)分布,是已报道的中国鸡分布区域的最北端。
  • 2017, 24(03): 78-78.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本刊2013年1期刊出的文章《香菇单孢杂交及杂交菌株分子鉴定》与它刊2013年1期的文章雷同,作者主动要求撤稿,经本刊编辑委员会研究决定,对该稿件作出撤稿处理。2017年8月底已向中国知网等数据库申请撤销。请有关文献情报机构和图书馆删除该文献信息,有关单位和读者不再以任何
  • 张玉金, 李荣春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鸡菌(Termitomyces spp.)为指示菌,在云南地区的22个采集点和四川的1个采集点共解剖了97个蚁巢分析共生鸡菌和白蚁的对应关系,并基于鸡菌ITS序列和白蚁COⅡ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二者进化支系协同性。结果表明:真根鸡菌(T.eurrhizus)、条纹鸡菌(T.striatus)、盾尖鸡菌(T.clypeatus)、小果鸡菌(T.microcarpus)和空柄蚁巢伞(Sinotermitomyces cavus)5种鸡菌与共生白蚁在种、属阶元均不具有共生专一性,协同进化迹象不明显。
  • 马林, 林金盛, 曲绍轩, 李辉平, 侯立娟, 蒋宁, 宋金俤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浸渍法和喷雾法分别测定了吡蚜酮、啶虫脒、噻虫嗪对发生在南京食用菌生产大棚中的1种迟眼蕈蚊(Bradysia sp.)进行室内毒力和田间防治效果试验,并对喷药后第7天的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子实体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农药残留量。结果显示:吡蚜酮、啶虫脒、噻虫嗪对眼蕈蚊都有杀虫活性,其中噻虫嗪效果最好,LD50为58.27mg/L,稀释1000倍施用,7d后黄板上成虫数显著低于其它处理;噻虫嗪处理第7天,糙皮侧耳子实体中残留量低于20μg/kg。因此,食用菌栽培中,噻虫嗪用于防治南京眼蕈蚊,安全有效。
  • 汪虹, 余昌霞, 曹晖, 陈明杰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翘鳞香菇是新近开发的具有市场潜力的食用菌新品种。本文综述了其栽培技术、固体发酵、深层培养、药理活性和生物修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其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 邢康康, 刘艳, 贺宗毅, 陈仕江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灵芝(Ganoderma)属于中国传统医药。灵芝酸为三萜类化合物,是灵芝中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它的药理作用非常广泛,例如抑癌、抗病毒、抑菌、防治心血管疾病、保护肝脏和防治癫痫等。笔者综述了灵芝酸的药理作用、提取方法以及菌丝体发酵生产灵芝酸的研究进展,并对灵芝酸相关产品的开发和利用作了简要展望。
  • 2017, 24(03): 103-103.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菌物研究》系吉林农业大学和中国菌物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性学术期刊。本刊以登载有关菌物学(主要包括菌物生物学、菌物分类、菌物生态、菌物资源、菌物遗传与育种、菌物药化与药理、菌物栽培与加工、菌物药与功能食品开发等理论和应用)的原创论文、研究简报、综述等为主。本刊读者对象主要是从事菌物研究、教学、生产的科技工作者和相关专业的大专院校师生。
  • 2017, 24(03): 104-104.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背景&目的世界食用菌生物学及产品大会是由张树庭教授发起成立的世界食用菌生物学和产品学会举办的唯一一个涉及食药用菌科学研究、产品开发和市场贸易的国际性大会。首届大会于1993年在中国香港召开,第二届大会于1996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召开,第三届于1999年在澳大利亚悉尼召开,第四届于2002年在墨西哥库埃纳瓦卡召开,第五届大会于2005年在中国上海举办,第六届大会于2008年在德国波恩举办,第七届大会于2011年在法国阿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