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食用菌学报》

过刊目录

  • 2016年, 第23卷, 第02期
    刊出日期:2016-06-20
      

  • 全选
    |
  • 龚明, 鲍大鹏, 唐传红, 张劲松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对"沪灵芝"(Ganoderma lucidum SH)等23个真菌物种进行全基因组系统发生分析,进一步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物种进行比较基因组学分析。全基因组系统发生分析和分子钟估计结果显示,沪灵芝分化时间(8.75百万年前)明显晚于灵芝属分化时间(180百万年前);基因家族尺寸和直系同源基因数目分析显示,与另外参试灵芝菌种相比沪灵芝基因家族具有一定的收缩趋势;进一步对基因家族数目进行比较的结果显示,沪灵芝逆转录酶家族发生了显著扩增。GO功能分析提示沪灵芝逆转录酶家族的功能富集主要为核酸结合功能和酶的催化活性。
  • 王新新, 李丹, 宋冰, 郭玉秀, 苏文英, 戴月婷, 刘源, 付永平, 李玉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分子身份证是作物品种数字化的DNA指纹。本文采用从10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的8对引物、对从国内外收集的80份栽培及野生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种质的扩增谱进行分析,合并同类型菌株后得到29份代表菌株,再根据不同代表菌株对8对SSR引物产生的不同扩增谱型构建出这29份不同双孢菇菌株的分子身份证,可为区分和鉴别双孢蘑菇的品种提供参考。
  • 金群力, 沈颖越, 蔡为明, 周烁红, 范丽军, 冯伟林, 宋婷婷, 李良英, 田芳芳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基因组序列为基础,对其SSR位点进行分析,设计16对引物对其中16个SSR位点进行标记设计,并对6个商业化的金针菇品种进行筛选。统计结果表明,金针菇基因组有1279个位点,SSR位点密度为35.53/Mb,并以三核苷酸基序为主,重复数≥10的SSR(即高频)基序数目总计246个,占所有SSR位点的19.23%。设计的16对SSR标记均能扩增条带,多态率仅为18.75%。
  • 吴胜莲, 谭明辉, 邵晨霞, 唐少军, 杨祎, 刘惠知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6株茯苓(Poria cocos)菌株的菌丝生长速率、菌核产量、菌核中多糖和三萜含量以及菌株间亲和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供试菌株中,8号菌株的菌丝生长速率等生物学特性均显著优于其它茯苓菌株。该菌株在PDA培养基上的菌丝生长速率为2.10cm/d;采用松树兜法栽培茯苓,该菌株的菌核产量达到每兜4.76kg;菌核中还原糖含量为0.43%,总糖含量为7.37%,三萜含量为0.74%;拮抗试验表明6株茯苓菌株之间存在拮抗作用,说明茯苓菌株体细胞亲合基因间存在差异。
  • 胡欣, 姚方杰, 张友民, 方明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珊瑚猴头(Hericium coralloides)孢子印白色,担孢子近球形无色,大小为(2.0~3.5)μm×(2.5~3.5)μm;担孢子用盖玻片培养,24h吸水膨胀,36h萌发产生2~8μm芽管,48h伸长到15~30μm,72h进一步伸长并分枝交错成网状初生同核体菌丝;同核体菌丝交配产生的异核体菌丝具有锁状联合;菌丝生长温度为5~30℃,最适温度为25℃,而且在最适温度下培养的初生同核体菌丝和异核体菌丝的生长速度与生长势不同,后者比前者粗壮、分枝多、生长速度快、生长势强。
  • 王丹, 甄清, 肖江勇, 马帅, 王雅文, 王一东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考察羊肚菌(Morchella esculenta)在固体培养基质中菌丝生物量,以液体培养的纯菌丝为标准,用抗羊肚菌菌丝抗原的鼠源单克隆抗体(C6A8)及兔源多抗(TM02)建立了羊肚菌菌丝生物量的酶联免疫吸附(ELISA)双抗体夹心检测法。该方法检测羊肚菌菌丝生物量的线性范围为2.58×102~6.6×104 mg/L,线性回归方程为Y=0.0949 X-0.0338,R2=0.9943;不同抗原浓度实验反应证明方法具有很好的重现性;这个方法用于黑脉羊肚菌(M.angusticeps)、尖顶羊肚菌(M.conica)、宽圆羊肚菌(M.rotunda)、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金顶侧耳(Pleurotus citrinopileatus)的反应结果显示方法对羊肚菌属的供试菌株具有很好的特异性,其它种类的供试菌株不能引发特异的免疫反应。按照方法检测野生羊肚菌(M.esculenta)子实体周围土样,结果土壤基质中羊肚菌菌丝含量为0.75mg/g。
  • 张鹏, 熊炳辉, 赵光辉, 袁涛, 陈朝文, 林金秀, 庄卫东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混料设计方法,研究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高产配方。以玉米芯、麸皮、棉籽壳、甘蔗渣为主料,以产量为考核指标,建立各组分配比与产量之间的回归模型,考察配方中各组分的互作效应。结果表明,高产配方为9.3%玉米芯、30.4%麸皮、16.4%棉籽壳、36.9%甘蔗渣、5%玉米粉、1%过磷酸钙、1%轻质碳酸钙,产量可以达到每袋426.5g,比对照产量(每袋400g)提高了6.6%。验证试验表明,混料设计可用于金针菇栽培配方优化。
  • 李小林, 李强, 王晟强, 陈诚, 熊川, 郑子成, 李廷轩, 郑林用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四川松口蘑(Tricholoma matsutake)代表性主产区菌塘土壤及新鲜子实体为材料,分析菌塘土壤理化性质和子实体的营养品质,利用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研究前者对后者的影响。结果表明:调查样点菌塘土壤理化性质差异较大,总体以砂粒为主(50.2%~88.5%),质地较为疏松,pH总体呈弱酸性(5.08~7.26),有机质含量54.8~189.6g/kg;调查样点松口蘑子实体营养品质总体较好,其中谷氨酸含量较高(2.27%~4.10%),但地区间差异较大;钙含量较高(124.4~725.1mg/kg),锌和锰含量中等,铜含量较低;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子实体中营养品质与菌塘土壤中交换性锰(TMn)含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菌塘土壤中TMn是影响松口蘑子实体关键的土壤理化因子。
  • 2016, 23(02): 43-4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农业生产有问题三农热线来帮你遇到问题怎么办专家为你找答案上海12316三农服务热线由上海市农业委员会主办的一条公益性服务热线,提供农业生产技术、农产品市场信息、支农惠农和农村集体"三资"政策等方面的咨询服务。热线以电话咨询、"农民一点通"视频咨询、网上咨询、短信咨询、书信回复等方式,免费为全国农民提供咨询服务。全年365天,每天早8点至晚8点专家值班,晚8点至次日早8点电话留言。欢迎广大农民朋友来电、来信、来访咨询。
  • 高锋, 许欣景, 何明霞, 曹旸, 刘静, 王文兵, 方艺伟, 王云, 张春霞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继代次数对暗褐网柄牛肝菌(Phlebopus portentosus)菌种活性的影响,选取生产上优良性状发生退化的栽培菌株11023为研究对象,监测其及继代2次,5次,8次后菌种的各项生理生化特征以及出菇性状。结果显示,随着继代次数增加,菌丝长势减弱,菌落生长速率降低,菌落颜色变浅,菌落边缘整齐度降低;淀粉酶分泌能力减弱;出菇率和单菇重均减小,抗杂能力减弱。推断菌株11023继代次数不宜超过2代。
  • 王清清, 图力古尔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提取温度、时间、料液比和乙醇浓度对棱柄马鞍菌(Helvella lacunosa)粗提物得率的影响,并测定了其对DPPH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结果表明:棱柄马鞍菌粗提物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3h、料液比1:30和乙醇终浓度此时粗提物得率为(5.8±0.5)%。随粗提物浓度增加,清除率逐渐增大,当浓度为10mg/mL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最大,为(61.5±0.6)%;当浓度为5mg/mL时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最大,为(67.6±1.0)%。
  • 冯杰, 冯娜, 唐庆九, 杨焱, 刘方, 张劲松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有效的提高灵芝(Ganoderma lucidum)菌丝体液态深层发酵合成灵芝三萜的能力,研究了氧载体正十二烷对灵芝三萜发酵的影响。以灵芝三萜浓度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对正十二烷的添加量和添加时间进行初步确定,再利用中心组合设计对灵芝菌丝体液态深层发酵中氧载体正十二烷的添加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发酵的第25.63小时添加29.85mL/L的正十二烷,灵芝三萜浓度理论值为0.84g/L,在500mL摇瓶和5L发酵罐中验证,得到灵芝三萜的浓度分别为0.85g/L和0.88g/L,相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578%和398%。
  • 李传华, 贾薇, 杨海芮, 孙太萍, 庄海宁, 陈杰, 奚利萍, 汪雯翰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从野外采集的黑耳(Exidia sp.)上分离到一株黑柄炭角菌(Xylaria nigripes),通过人工栽培获得子实体,对子实体水提粗多糖的体外免疫活性及有机溶剂萃取物的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黑柄炭角菌子实体粗多糖体外刺激RAW 264.7巨噬细胞分泌NO的效果不明显;石油醚萃取物具有O~-_2·清除能力,氯仿萃取物具有H_2O_2清除能力;乙酸乙酯萃取物可抑制SPCA-1增殖,促进其释放ROS(reactive oxygen species)并引起早期凋亡。
  • 周会明, 张焱珍, 柴红梅, 张小雷, 刘璇, 孔令舰, 和娇娇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丙酮、正己烷、乙酸乙酯、正丁醇、石油醚、95%乙醇6种不同溶剂分别提取黄硬皮马勃(Scleroderma sinnamariense)子实体活性物质,并用纸片琼脂法测定黄硬皮马勃子实体提取物对4种细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提取物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抑菌效果最好,其次是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抑菌效果较弱,对四叠球菌(Micrococcus tetragenus)无明显抑菌效果;6种不同溶剂提取物对不同的细菌表现出相同抑菌规律,其中95%乙醇提取物的抑菌效果相对较强,抑菌圈直径可达30.83 mm,该溶剂的提取物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0.15、0.23mg/mL。
  • 魏雨恬, 冯娜, 张劲松, 韩伟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用不同有机溶剂依次对荷叶离褶伞(Lyophyllum decastes)子实体醇提物进行萃取,得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物和剩余物。化学定性鉴别结果表明:石油醚萃取物中含有甾类(或三萜)、有机酸类、黄酮类物质;氯仿萃取物中含有生物碱类、甾类(或三萜)、有机酸类、黄酮类、蒽醌类物质;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含有生物碱类、甾类(或三萜)、有机酸类、黄酮类物质;正丁醇萃取物和剩余物中均含有糖类、氨基酸(蛋白)、黄酮类和有机酸类物质。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结果表明:石油醚、氯仿和乙酸乙酯萃取物对K562、HepG2和SW620肿瘤细胞的增殖均有抑制作用,氯仿萃取物对人正常前列腺细胞WPMY-1的增殖也有抑制作用,但在实验浓度内石油醚和乙酸乙酯萃取物对该正常细胞的增殖无抑制作用,实验浓度内的正丁醇萃取物和剩余物仅对肿瘤细胞K562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对供试的其它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均无抑制能力。
  • 颜梦秋, 田振, 冯娜, 冯杰, 张劲松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肿瘤细胞HepG2、B16、K562和正常细胞WPMY-1为受试细胞,对棘托竹荪(Dictyophora echinovolvata)发酵菌丝体和发酵液不同浓度乙醇提取物和水提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菌丝体的不同乙醇浓度提取物仅对肿瘤细胞K562和B16的增殖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而在实验浓度内对肿瘤细胞HepG2和正常细胞WPMY-1增殖的抑制能力较弱。与菌丝体相比,发酵液对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更强,其不同浓度乙醇提取物对肿瘤细胞HepG2、B16、K562和正常细胞WPMY-1的增殖都有较强的抑制能力。
  • 汪雯翰, 孙太萍, 杨海芮, 张劲松, 周凯强, 刘志东, 贾薇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樟芝(Taiwanofungus camphoratus)子实体、液体发酵菌丝体和固体培养菌丝体为研究对象,分别利用石油醚、氯仿和正丁醇有机溶剂进行萃取,获得相应的萃取物,测定其抑菌和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子实体氯仿和正丁醇萃取物以及固体发酵菌丝体氯仿萃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子实体石油醚、氯仿、正丁醇萃取物和固体发酵菌丝体氯仿萃取物对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并且子实体氯仿萃取物对供试菌的抑菌效果均好于其它萃取物;子实体氯仿、正丁醇萃取物和固体发酵菌丝体氯仿萃取物具有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清除超氧阴离子的IC50值分别为5.94、1.32和1.97mg/mL;子实体石油醚、氯仿和正丁醇萃取物具有过氧化氢的清除能力,清除过氧化氢的IC50值分别为0.13、0.11和0.18mg/mL。
  • 曲德辉, 唐传红, 陈辉, 张赫男, 冯杰, 颜梦秋, 张劲松, 杨焱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色度培养基(liquid medium supplemented with bromothymol blue and lactose,LBL)对10株桑黄菌株进行脱色能力评价及可见光谱分析,探究了菌株LBL法脱色率与液体发酵菌丝体生物量、菌丝体黄酮含量及菌丝体醇提物清除自由基活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脱色率较低的菌株,在液体传代发酵过程中生物量呈下降的趋势;脱色率与菌丝体生物量(第一代)、菌丝体黄酮含量、醇提物清除超氧阴离子IC_(50)值、醇提物清除过氧化氢IC_(50)值相关系数分别为0.44,0.73,-0.83和-0.55。数据说明可以通过LBL法快速评价桑黄菌株活性并筛选出衰退菌株。
  • 贺凤, 黄龙花, 刘远超, 李诚斌, 胡惠萍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裂褶菌多糖(Schizophyllan)是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综述了裂褶菌多糖结构、提取纯化工艺和生理活性功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 郑丹丹, 胡扬扬, 王琦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综述近年来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子实体和深层发酵产物中的活性成分组成及其在药理方面的研究进展,并针对目前的研究状况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 孔雷, 张良, 胡文洪, 朱丽艳, 王海亮, 李亚娟, 贾应舍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明确我国食用菌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环境,基于2007~2014年全国食用菌总产量、总产值、进出口和国内需求量数据,分析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利用弹性系数法预测未来5年全国食用菌市场总体情况,得出了食用菌产业需大于供的现状,在2020年全国食用菌供需状况将达到平衡。
  • 袁志辉, 刘小文, 李常健, 何福林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提高对菌糠酶研究和价值的认识,笔者对菌糠酶的种类、提取纯化方法及其在生态环境修复(如对多环芳烃、酚类化合物和农用药剂的降解,废水染料的脱色及其它环境污染物的治理与修复)中的功能研究进行了综述,简要阐述了菌糠酶的作用机理,并对菌糠酶的研究方向提出了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