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食用菌学报》

过刊目录

  • 2015年, 第22卷, 第01期
    刊出日期:2015-03-20
      

  • 全选
    |
  • 汪虹, 陈明杰, 冯爱萍, 谭琦, 鲍大鹏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简并PCR引物获得mip基因保守片段后,通过长片段PCR技术从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菌株泰国1号孢子单核体中扩增获得了A1、A2交配型位点的DNA序列,结果表明:每个交配型位点均含2个交配型基因(HD1和HD2),其中A1位点的交配型基因为HD1-A1-TG和HD2-A1-TG,长度分别为1341bp和1450bp,各编码446和429个氨基酸残基;A2位点的交配型基因为HD1-A2-TG和HD2-A2-TG,长度分别为1442bp和1501bp,各编码463和443个氨基酸残基。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泰国1号及另外两株草菇代表性菌株V23和屏优的交配型基因编码的HD蛋白序列,结果表明:HD蛋白均含有同源异形结构域。根据系统进化树可以看出,泰国1号与V23、屏优菌株A位点HD1和HD2基因序列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之间亲缘关系复杂,可能具有不同的起源。
  • 陶永新, 黄千慧, 陈仁良, 谢斌, 连玲丹, 张磊, 丁宇斯, 江玉姬, 谢宝贵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依据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基因组和转录组数据,采用ZOOM软件将转录组Reads定位到基因组的分析方法,从草菇中鉴定了一个多糖单加氧酶基因Vv-lpmo1,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对其高效诱导物进行筛选,采用定量PCR方法研究其在降解稻草时表达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草菇Vv-lpmo1基因DNA序列长1432bp,有9个内含子,预测编码305个氨基酸的蛋白质;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蛋白质有分泌信号肽,且含有两个完整的保守结构域:N端的glycoside hydrolase family 61(GH61)结构域和C端的cellulose-binding domain(CBD)结构域。通过对葡萄糖、无碳源(饥饿诱导)、微晶纤维素、滤纸、稻草和木屑6种不同基质诱导草菇菌丝的定量PCR,结果筛选出稻草对Vv-lpmo1基因有最强的诱导作用。进一步研究稻草诱导不同时间的变化过程中,该基因的表达规律为0~4h先下调;4~12h恢复到初始水平;12h以后开始迅速上调并维持较高水平。本研究表明草菇多糖单加氧酶基因Vvlpmo1属于诱导表达型基因,可能在草菇降解稻草基质中起着重要作用。
  • 申进文, 粱思思, 邱立友, 戚元成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反转录PCR(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RT-PCR)技术结合cDNA末端快速扩增(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技术克隆出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子实体发育相关基因fst3全长,并对其进行NCBI保守域分析,用pEASY-E2原核表达系统进行原核表达,结果表明:基因全长cDNA大小为2549bp,其中5’端非编码区62bp,3’端非编码区99bp,含有一个2388bp的开放阅读框(ORF),共编码795个氨基酸;该基因属于真菌转录因子MHR超家族基因,是一类编码转录调控蛋白的基因;在原核细胞中具有表达活性,fst3基因在双核菌丝期、原基期、子实体成熟期的表达量依次增强,子实体成熟期最强。
  • 兰西, 全雪丽, 金美玉, 吴松权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从300对SRAP引物组合中分别筛选出一对对松茸(Tricholoma matsutake)有特异性的引物(ME6,EM26)与一对对假松茸(Tricholoma bakamatsutake)有特异性的引物(ME9,EM7),并将这两对引物扩增的特异条带进行克隆、测序;在此基础上重新设计引物后成功地构建了松茸特异性分子标记(Tm1/Tm2)和假松茸特异性分子标记(Tb1/Tb2)。Tm1/Tm2在所有供试松茸样品中均能扩增出243bp的条带,Tb1/Tb2在所有供试假松茸样品中均能扩增出389bp条带。这两种标记可在分子水平上快速、准确地鉴定出松茸和假松茸。
  • 陈芬, 赵晓燕, 邢增涛, 雷萍, 倪苗娟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比较了4个姬松茸(Agaricus blazei)品种在子实体形态、生物学效率、营养物质含量和镉含量等方面的差异,姬-3号和姬-4号子实体中不含半胱氨酸和甲硫氨酸,且镉含量相对较低;姬-3号子实体商品性状好,生物学效率高,营养指标如钙、镁、粗脂肪、粗纤维和氨基酸含量也相对较高;姬-4号品种中Fe和多糖的含量相对较高,对镉的富集能力最弱。综合比较结果,可以选姬-3号品种作为规模化栽培的姬松茸菌种。
  • 郭晓帆, 朴钟云, 陈艳秋, 赵丽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添加不同生长调节剂对桦纤孔菌(Inonotus obliquus)生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添加2,4-D处理菌丝粗壮浓密,菌丝日均长速显著优于其它处理;添加KT处理的菌核生物学效率最高,达30.02%;当添加2,4-D时胞外纤维素酶FP酶与CMC酶活性均最高,可达8.12U/g和13.11U/g,添加6-BA、KT处理的FP酶活性均高于对照。
  • 张介平, 刘培贵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在中国西南地区的野生食用菌市场上,一类与印度块菌复合群(Tuber indicum complex)形态相近的黑块菌,一直倍受人们的关注。此种"黑块菌"即为以前在我国曾报道记载过的夏块菌(T.aestivum)。2009年,笔者采到其子实体,通过形态学及nrDNA-ITS序列的比对和分析,发现中国的夏块菌与欧洲夏块菌不是同一个种,为姊妹种关系,并命名为中华夏块菌(Tuber sinoaestivum)。在本文中,笔者对其生态环境包括土壤、海拔、共生树种、地理分布等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中华夏块菌主要发生在海拔1800~2800m的亚热带针叶林下的弱碱性(pH 7~8)、疏松钙质的土壤中,与华山松(Pinus armandii)形成菌根,为共生关系。在云南大理、丽江、保山、昭通等地野生菌市场时有发现其踪迹;但迄今为止,仅在四川省境内的会东县采集到自然状态下的子囊果;故而,其自然地理分布情况不详。
  • 闫梅霞, 张瑞, 逄世峰, 胡清秀, 曲正义, 王英平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人参须(Panax ginseng)为基质,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为菌株进行固态发酵获得发酵人参须。多糖、蛋白和总皂苷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发酵人参须的多糖、蛋白质、总皂苷含量均高于发酵前。利用超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发酵产物腺苷、虫草素、人参皂苷单体的含量,结果表明:发酵人参须中虫草素含量高,达4.14mg/g,远高于蛹虫草子实体和出草后基质,发酵人参须中有4种皂苷单体(Rb2、Rb3、Rc和Rd)含量高于发酵前人参须,除含有发酵前基质的5种人参皂苷(Rb1、Rb2、Rb3、Rc和Rd)外还含有稀有皂苷F2和Rg3。
  • 周慧吉, 马海乐, 郭丹钊, 王振斌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不同方法提取桑黄(Phellinus igniarius)菌丝体粗多糖,超声辅助法提取粗多糖的得率最低,但多糖含量最高。复合酶法的粗多糖得率最高,但多糖含量低。单糖组成分析表明:不同提取方法得到粗多糖的单糖组成不同;复合酶法得到的粗多糖由鼠李糖、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半乳糖以及葡萄糖组成;超声辅助法得到的样品由甘露糖和葡萄糖组成;热水法得到的样品由木糖、甘露糖、半乳糖和葡萄糖组成,其中葡萄糖含量比其它两种粗多糖样品高。红外和电镜扫描分析表明:不同提取法得到的桑黄粗多糖结构和形态各有差异。
  • 朱忠敏, 周岩飞, 李晔, 吴长辉, 姚渭溪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比较了热水法,超声辅助法和索氏提取法对脱脂灵芝(Ganoderma lucidum)孢子粉多糖提取的影响,确定热水法为最佳提取方法,采用正交实验对热水法提取条件进行优化,优化的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10(w/v)、提取温度100℃、提取时间3h、提取次数3次,此时多糖提取物得率9.45%,提取物多糖含量14.83%。将放大试验得到的提取液用不同孔径的膜对其进行分离,陶瓷膜(0.1μm)截留部分以及经过陶瓷膜(0.05μm)但被超滤膜(10nm)截留部分的多糖含量最高分别为23.13%和23.56%,这两部分所占提取液的比列为39.55%
  • 张超, 杨焱, 汪雯翰, 樊华, 颜梦秋, 冯娜, 张劲松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建立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来源的二肽基肽酶Ⅳ(Dipeptidyl peptidase IV,DPPIV)抑制剂筛选模型并对多种食药用菌提取物及萃取物抑制DPPIV活性的效果进行研究。以H-甘氨酰脯氨酸对硝基苯胺(H-Gly-pNA·HCl)为反应底物,通过发色底物法检测CHO细胞来源DPPIV的活性,优化的筛选模型条件为:底物浓度90mmol/L、显色时间60min、孵育温度37℃、pH 7.6,阳性对照药物Ile-Pro-Ile的最佳作用浓度5mmol/L。利用此模型检测供试样品抑制CHO细胞源性DPPIV活性结果表明,鲍姆木层孔菌(Phellinus baumii)和灵芝(Ganoderma lucidum)醇提物的抑制效果明显好于其他7种食用菌;鲍姆木层孔菌及灵芝的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和正丁醇等四种萃取物在10g/mL和100g/mL浓度下均具有一定抑制效果,其中鲍姆木层孔菌及灵芝的乙酸乙酯萃取物抑制效果较好。
  • 陈万超, 杨焱, 于海龙, 冯杰, 宋春艳, 周帅, 李文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按照国家标准,采用离子色谱法及电子舌技术对浙江庆元产地的7种干香菇(Lentinula edodes)(花菇、冬菇、金钱菇、香信、黑面菇、厚菇和椴木花菇)进行主要营养成分、可溶性糖和滋味分析。结果表明:花菇、金钱菇和黑面菇中总糖、粗纤维和灰分3种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均较高且粗脂肪含量较低,其中黑面菇中粗蛋白含量也较高。可溶性糖检测到5种(岩藻糖、葡萄糖、甘露醇、海藻糖和阿拉伯糖醇),总量以香信中最高(223.61±3.29mg/g),其次为冬菇、椴木花菇;甘露醇含量以香信中最高(86.62±2.25 mg/g)。利用电子舌技术进行滋味分析且可将七种香菇明显区分,且其甜味传感器响应值与甘露醇含量响应值相关系数为0.548,具有正相关性。
  • 张沙沙, 邓雅元, 罗晓莉, 郭永红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松茸(Tricholoma matsutake)在贮藏期间理化指标(失重率、呼吸强度、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细胞膜透性、色度值和感官评价)的分析,初步探讨了减压预处理结合低温贮藏对松茸保鲜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减压处理过的松茸能够有效的降低失重率,明显抑制呼吸强度并推迟呼吸峰的出现,延缓硬度的下降、细胞膜透性的增加及褐变的发生,使松茸原有风味保持更长久。其中,第9天,处理组A2的失重率是对照组的50%;处理组呼吸峰的出现比对照组延迟2d;第18天,对照组与处理组A2的色度值相差8%。这说明减压处理能够有效抑制松茸贮藏期间品质的下降,延长保鲜期,其中以1500Pa处理48h的保鲜效果较佳,可以使松茸贮藏12d后,好菇率100%。
  • 黄泽铭, 江玉姬, 何世行, 傅梅萍, 蔡溢洋, 高陈玲, 谢宝贵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拌料处理和出菇阶段喷施两种方式,研究联苯菊酯、甲氰菊酯、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四种菊酯类农药对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子实体生长的影响,并对其残留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拌料栽培时,试验范围内(1~4mL/kg)四种菊酯类农药均未超出食品安全限量和绿色食品标准;出菇阶段喷施,联苯菊酯、甲氰菊酯、氯氰菊酯、溴氰菊酯的半衰期分别为14.15、8.89、18.24、14.44h,在子实体中降解都较快。菌筒刚开袋时喷施这四种农药,子实体能够正常生长,且施药后7d仅甲氰菊酯在45mL/667m2施药剂量下有少量残留3.4μg/kg,其余均无农药残留;在子实体菌盖直径约2~3cm时喷施这四种农药,施药后3d,虽然子实体中农药残留量没有超过食品安全限量和绿色食品标准,但会对子实体造成药害。
  • 管国强, 李云虹, 杨焱, 崔凤杰, 田雅, 孙文敬, 谯琴, 吴迪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综述了食药用菌糖蛋白(肽)复合物的结构特点,并以香菇(Lentinula edodes)和灵芝(Ganoderma lucidum)等糖蛋白(肽)复合物为例,重点综述了其结构信息、功能活性及其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