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食用菌学报》

过刊目录

  • 2011年, 第18卷, 第04期
    刊出日期:2011-12-20
      

  • 全选
    |
  • 刘朋虎, 谢宝贵, 邓优锦, 陈炳智, 贵甫, 朱坚, 江玉姬, 刘新锐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单孢菌株PYd21(基因组测序菌株)和PYd15(基因组重测序菌株)为材料,配对获得可正常出菇的异核菌株H15-21。克隆测序了PYd21和PYd15的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基因(gpi),并对基因的结构和表达谱的表达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Yd21和PYd15的gpi基因序列相同;转录组reads定位、paired-end分析结果显示,gpi基因全长2404bp,ORF全长1659bp,编码552个氨基酸,含有8个外显子、7个内含子,5'UTR长度为101bp、3'UTR为183bp,RNA加工过程中有2种可变剪切类型、3个可变剪接位点;表达谱测序结果,PYd21、H15-21和PYd15 gpi基因的表达量分别为84.53、1079.31和270.95TPM,草菇gpi基因表达表现出异核体表达协同增效作用,暗示着异核菌株中的2种不同来源的细胞核可能存在相互作用,这一结果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后得到证实。
  • 吕明亮, 李伶俐, 应国华, 薛振文, 叶荣华, 王伟平, 朱琼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将板栗蒲、油茶蒲替代部分杂木屑栽培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s),菌丝生长及出菇试验表明:与对照相比,油茶蒲添加量为20%、40%时,猴头菌菌丝生长速度快;添加量为63%时,产量提高29.2%,显著高于对照。配方中添加板栗蒲菌丝生长速度以及产量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由于板栗蒲、油茶蒲较杂木屑便宜,故均可作为猴头菌栽培基质加以利用。
  • 李殿殿, 李志能, 林娟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棉籽壳培养料为对照,测定了烟叶渣培养料中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的菌丝满袋时间及子实体中氨基酸、无机盐、重金属和烟碱的含量。结果表明,当配方为79%烟叶渣、10%谷壳、10%麸皮,辅料添加量为1%(其中石膏∶碳酸钙∶过磷酸钙=2∶2∶1)时,糙皮侧耳的采收时间比棉籽壳组缩短了3d,且子实体中有15种氨基酸的含量高于棉籽壳组,重金属汞、铅、镉、砷的含量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行业标准》(绿色食品食用菌NY/T 749-2003),烟碱含量
  • 杨立宾, 郑安波, 杨艳华, 郭盈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牛粪与不同的农作物秸秆在黑龙江垦区农田防护林下栽培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结果表明:和牛粪与稻草、小麦秸秆相比,牛粪与豆秸、玉米秸和玉米芯配方具有较高的产量和较好的品质以及经济效益;黑龙江垦区各农场应因地制宜利用农牧业废弃物在闲置的农田防护林下进行双孢蘑菇生产,从而变废为宝,减少环境污染,增加农民收入。
  • 陈今朝, 王慧超, 谭永忠, 冉景盛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探讨用补肾益寿胶囊药渣、棉籽壳和稻草为主要原料,配制不同比例的培养料栽培金顶侧耳(Pleurotus citrinopileatus)和柱状田头菇(Agrocybe cylindracea)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用补肾益寿胶囊药渣代替部分棉籽壳和(或)稻草栽培金顶侧耳和柱状田头菇是可行的,栽培2种食用菌的适宜培养料配方均为:38%药渣、40%棉籽壳、20%米糠、2%石膏。此时,金顶侧耳、柱状田头菇的产量分别为每袋291.4g和345.1g;生物学效率分别为97.2%和115.0%;投入产出比分别为1∶3.0和1∶3.5。
  • 杨维丽, 敖莉, 李长田, 荆琴方, 姜建新, 李玉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对25个不同来源的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菌株的厚垣孢子出现时间、原基形成时间和生物学效率等生物学特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V754、V26-1、V753、V751、3560和0229菌株不但生物学特性较好,且生物学效率较高,在16%~20%之间,可较好的应用于江苏省丹阳地区的草菇生产。
  • 赵现方, 王斌, 武忠伟, 王振河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在实验室中采用不同的覆土及喷施水处理,研究覆土中诱导毛头鬼伞(Coprinus comatus)出菇的因素。结果表明,覆原土组的出菇率为100%,且出菇个数多,菌盖直径1.7~3.0cm;覆无菌土组与不覆土组,仅浇灌原土悬液的有少量菇蕾形成,且菌盖直径小,最大直径只有1.5cm,其它处理均未形成菇蕾。证明原土中的微生物是诱导毛头鬼伞子实体形成的必要因素。
  • 曹旸, 纪开萍, 刘静, 张春霞, 何明霞, 王文兵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测定菜园土、果园土、堆制土3种不同覆土的物理、化学性质并检测其对暗褐网柄牛肝菌(Phlebopusportentosus)菌棒覆土出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菜园土为覆土出菇效果最好;其物理性质与果园土无显著差异,但在全碳、全磷、有效磷、速效钾、有效锌含量上高于另外两种覆土,达到极显著或显著水平。
  • 林中麟, 石建林, 林雷通, 曾文龙, 钟礼义, 王斌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不同比例的烟秆替代常规培养料中的棉籽壳或稻草栽培毛头鬼伞(Coprinus comatus),结果表明,烟秆可替代棉籽壳或稻草栽培毛头鬼伞,且可促进菌丝生长,缩短生产周期,产量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用25%~50%的烟秆替代棉籽壳的配方栽培毛头鬼伞,得到的子实体产量与质量与对照相当,但能节省原料成本4~8元/m2,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 徐长毫, 董冰雪, 李长杰, 张丽萍, 王安, 李刚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提高灵芝(Ganoderma lucidum)AM21菌株菌丝产灵芝三萜的能力,采用响应面法对其液体发酵培养基配方进行优化。首先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法对影响菌丝体三萜含量的9个相关因素进行筛选,确定主要影响因子为豆粕粉和山药,然后用最陡爬坡试验逼近2个主要因素的最大响应区域,并通过中心组合设计和响应面分析,确定主要影响因子的最佳浓度。优化后的培养基组成为1.84%豆粕粉,1%玉米粉,1%葡萄糖,0.92%山药,0.5%酵母粉,0.1%麸皮,0.1%KH2PO4,0.1%MgSO4.7H2O,0.01%VB1。使用该培养基生产的灵芝菌丝体中三萜含量较使用基础发酵培养基生产的高29.13%。
  • 王丽华, 田雪梅, 毕旺华, 梁大勇, 王银平, 宋爱荣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发酵液的多糖含量为考核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桦剥管孔菌(Piptoporus betulinus)液体发酵的接种量、培养基装量及培养基初始pH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优化的桦剥管孔菌培养条件为:接种量2.5%、500mL三角瓶装200mL液体发酵培养基、培养基初始pH自然条件下,发酵6d时,发酵液中多糖含量最高(28.75%)。
  • 蔡爱群, 张鹏财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探讨了水中不同含量的钙、铁、锰离子对赤芝(Ganoderma lucidum)和松杉灵芝(G.tsugae)液体培养下菌丝体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0~1200mg/L时随着Ca浓度增加赤芝生物量逐渐减少,而松杉灵芝在Ca浓度为200mg/mL时生物量最高,在600~1200 mg/mL低于不添加Ca的处理;在Fe浓度为200~600mg/L及200~800mg/L时,赤芝和松杉灵芝的生物量高于不添加的处理,但当浓度超过相应范围时,这两种灵芝的生物量显著降低;Mn浓度为200或400 mg/L时,两种灵芝的生物量较高,当浓度超过800mg/L时低于不添加的处理。
  • 史振霞, 吴智艳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香菇(Lentinula edodes)为试验材料,探讨在液体和固体平板培养条件下不同浓度壳聚糖对菌丝生长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液体培养条件下,当壳聚糖浓度为0.017和0.01mg/mL时,对菌球浓度、菌球直径、菌丝体生物量的促进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均达到显著差异;固体平板培养条件下,当壳聚糖浓度为0.017和0.01mg/mL时,菌丝萌发最快,且与对照组达到极显著差异,同时在该条件下菌丝生长速度最快。因此,可选壳聚糖浓度0.017和0.01mg/mL作为液体和固体平板菌丝生长促进剂的最佳浓度。
  • 朱丽娜, 周帅, 刘艳芳, 杨焱, 王世平, 王兆龙, 唐庆九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用超滤法将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子实体水提物分为750kDa(PW5)5个部分,并测定了这5部分的总糖含量、单糖组成及其对巨噬细胞释放NO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蛹虫草粗提物总得率(PW1~PW5之和)为38.35%,其中PW1得率最高(36.482%),其次是PW2(1.822%),PW3~PW5的得率都很低;各部分的总糖含量都较高(45.70%~60.48%)。单糖组成分析表明,各部分的多糖分别由3~6种单糖组成,其中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为主要单糖。PW2~PW5均具有刺激巨噬细胞释放NO的活性,且随着浓度的增加活性增强。
  • 张智, 焦春伟, 胡惠萍, 蔡勉华, 潘鸿辉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对灵芝(Ganoderma lucidum)孢子进行热水提取和超临界CO2萃取,将得到提取物和萃取物按一定比例调制成试验样品进行延缓皮肤衰老功效的研究。感官评估结果显示,受试者连续使用试验样品12周后,在皮肤干燥度、弹性、光泽度、细小皱纹和光滑度达到中等改善的比例分别为25.8%、6.5%、25.8%、6.4%和29%;专业仪器测定结果显示,第8周开始,皮肤弹性明显改善(P<0.05);第12周,皮肤粗糙度明显的改善(P<0.05)。表明灵芝孢子活性成分具有一定的延缓皮肤衰老作用。
  • 赵丽, 尹勇刚, 傅嫦娥, 陈艳秋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桦褐孔菌(Inonotus obliquus)菌株JL01为试验材料,研究其在代料栽培期间9种胞外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羧甲基纤维素酶、滤纸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活性在菌丝生长阶段较低,菌核形成及菌核成熟阶段较高;漆酶、愈创木酚氧化酶、邻苯二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在菌丝生长阶段高于菌核形成阶段;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在菌丝生长时期及菌核成熟时期相对较高。
  • 吴迪, 张劲松, 蒋俊, 周帅, 汪雯翰, 刘艳芳, 冯娜, 唐庆九, 罗珍, 杨焱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提取7种不同来源的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s)子实体粗多糖,对其理化性质和体外免疫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猴头菌子实体粗多糖含量和得率差异较大,以来源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县(H1)、林口县(H3)的子实体粗多糖含量、得率较高;各粗多糖提取物分子量分布相似,单糖组成均以葡萄糖为主,并含有岩藻糖和半乳糖;7种子实体粗多糖提取物均能增强小鼠巨噬细胞株RAW264.7生成NO的量,以500μg/mL H3提取物活性最高、H1次之。
  • 徐欣, 杨承建, 郑义通, 曹佳宁, 叶新和, 金艳, 陆震鸣, 史劲松, 许正宏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对桦褐孔菌(Inonotus obliquus)发酵菌粉中的各种成分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发酵菌粉中营养成分较丰富,其中粗蛋白、总氨基酸含量分别为25.73%和15.18%。菌粉中不饱和脂肪酸是优势脂肪酸,以亚油酸和油酸为主,还含有丰富的甾醇、酚类物质和多种矿质元素。用桦褐孔菌发酵菌粉提取粗多糖,得率为28.55%、多糖的分子量主要集中在2~40kDa,单糖组成为阿拉伯糖、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摩尔比为:1.3∶1.0∶20.4∶2.1,多糖产品中含有酸性多糖,糖苷键主要是α型。
  • 李华, 卫敏, 薛龙龙, 刘钟栋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中药材的系统预试验方法对血红铆钉菇(Chroogomphus rutilus)子实体所含主要化学成分类型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该菇中含有氨基酸、蛋白质、多糖、内酯、香豆素、酚类、甾类、萜类和脂肪族化合物。血红铆钉菇子实体水提醇沉后的粗多糖得率为6.34%,多糖含量约为子实体干重的4.60%。
  • 王谦, 高俊, 王莎, 王朝江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下脚料———菇柄为试验材料,利用超声波法提取其中水溶性膳食纤维,采用正交试验L9(34)对菇柄水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菇柄水溶性膳食纤维提取工艺的最佳条件为:超声波时间20min,超声波功率为450W,溶剂用量为20mL/g,提取温度为70℃。该工艺条件下,水溶性膳食纤维粗品SDF得率为11.32%,SDF中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为80.68%。
  • 李巧珍, 刘朝贵, 于海龙, 蒋俊, 刘艳芳, 张劲松, 唐庆九, 杨焱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测定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s)华中猴头菌株不同生长发育期子实体中的粗蛋白、粗多糖和水溶性粗多糖中β-葡聚糖含量,并研究不同生长发育期子实体粗多糖体外刺激巨噬细胞产生NO的活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供试菌株不同生长发育期子实体的粗蛋白、粗多糖和β-葡聚糖含量以及粗多糖体外刺激巨噬细胞产生NO的活性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随着生长发育的进行,猴头菌子实体中粗蛋白含量总体上呈下降的趋势(小菌刺期比前一时期有所增加),而多糖含量则总体呈上升趋势(小菌刺期比后一时期高),β-葡聚糖含量呈先快速上升后平稳的趋势;分裂期粗多糖在浓度500μg/mL时对RAW264.7释放NO的促进作用较强。
  • 李涛, 王元忠, 袁天军, 刘鸿高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超声波(UAE)辅助提取-离子色谱(IC)法检测皱盖疣柄牛肝菌(Leccinum rugosiceps)中F-、Cl-、NO2-、NO3-、PO43-5种阴离子。采用NaOH溶液(3.0mmol/L)超声渗提30min后进样100μL,通过流速为1.2mL/min的淋洗液Na2CO3+NaHCO3(3.5mmol/L+1.0mmol/L)洗脱。结果表明,F-、Cl-、NO2-、NO3-、PO43-5种离子线性范围分别为2~25、2~20、2~100、10~55、10~100mg/L,峰面积RSD分别为0.58%、1.27%、0.73%、0.92%、2.33%,检出限在0.0976~1.0984 mg/L之间,加标回收率在87.50%~110%之间。皱盖疣柄牛肝菌样品中未检出NO2-。该方法简单快捷、精密度好、准确度高,可用于测定皱盖疣柄牛肝菌中5种阴离子含量。
  • 饶钦雄, 宣岩芳, 白冰, 董茂锋, 周苏, 邢增涛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建立食用菌中福美双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方法。新鲜食用菌子实体样品粉碎后经二氯甲烷超声(53Hz)提取20min,离心(3320 g、5min),二氯甲烷经氮气吹干,甲醇定容后用HPLC测定。以等体积甲醇和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1mL/min等度洗脱,在0.05~10μg/mL范围内,福美双的峰面积与其浓度呈线性相关,R≥0.999,方法检出限为0.02mg/kg,添加回收率为79.4%~90.2%,变异系数为1.15%~7.51%%。
  • 王龙, 刘彩云, 张铎, 王秉峰, 赵玉卉, 高静梅, 秦鹏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以柱状田头菇(Agrocybe cylindracea,俗称杨树菇)为食用菌子实体样本,以有代表性的毒死蜱、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3种农药为检测目标,建立1种利用气相色谱对食用菌子实体中多种农药残留量进行检测分析的方法。所建方法的色谱条件为:Agilent 6890N气相色谱仪,63 Ni-ECD检测器;HP-5毛细管柱(30m×0.32mm×0.25μm);高纯氮气(纯度>99.999%)为载气,流速1.5mL/min;进样口温度为250℃;检测器温度为280℃;柱前压为72psi,尾吹60mL/min;柱升温程序为初始柱温150℃,恒温3min后以6℃/min的速率升温至270℃,恒温25min后,不分流进样,进样量为1.0μL。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该方法灵敏度和准确度高、加样回收率和变异系数符合《农药残留试验准则》相关要求;利用该法对柱状田头菇子实体样品农药残留进行检测的数据稳定、误差小。初步表明,建立的气相色谱方法适合用于柱状田头菇子实体中多种农药残留量的检测分析。
  • 韩燕峰, 梁建东, 邹晓, 董旋, 梁宗琦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高雄山虫草(Cordyceps takaomontana)无性型的名称历经多次变迁,现认为细脚棒束孢(Isariatenuipes)是其真正的无性型。细脚棒束孢具有重要的药理、药化作用,子实体和发酵液中可分离出具有抗肿瘤、抗菌和镇静等作用的有效活性组分,基于此也产生了各种各样细脚棒束孢的培养方法和产品,笔者通过对近几年该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对细脚棒束孢的研究开发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 李传华, 尚晓冬, 曲明清, 谭琦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奥德蘑(Oudemansiella)是著名的食药兼用菌,经济价值较高。对中国奥德蘑属的食药用价值和栽培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 王钦博, 杨焱, 艾连中, 穆海菠, 杭锋, 苏永红, 宋馨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从自由基清除能力,还原能力,亚铁离子的螯合能力,DNA损伤的抑制,MDA、SOD含量等方面对桑黄(Phellinus sp.)抗氧化研究进行概述;并展望其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