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食用菌学报》

过刊目录

  • 2023年, 第30卷, 第03期
    刊出日期:2023-06-15
      

  • 全选
    |
  • 张建, 黄天宇, 鲍大鹏, 戴宗一, 李福后, 唐利华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分别在光照(每天照射200~300 lx白光12 h)与黑暗(对照)环境中培养香菇(Lentinula edodes)菌丝,菌袋培养14 d后观测菌丝表型,并利用转录组分析光照对香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黑暗组相比,光照组的菌丝更加浓密洁白;共有112个差异基因上调表达,99个差异基因下调表达。GO功能富集分析表明:差异基因在生物过程中显著富集于多糖分解过程、霉菌毒素代谢过程、真菌毒素生物合成过程等条目,在细胞组成中显著富集于细胞外区域、外部封装结构、细胞壁等条目,在分子功能中显著富集于细胞壁的结构成分、纤维素结合域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等条目。KEGG代谢途径富集分析表明,差异基因富集的通路包括MAPK信号通路、甘油磷脂代谢、组氨酸代谢等。筛选出与菌丝生长相关的14个重要差异表达基因,并对随机选取的7个差异表达基因进行qRT-PCR验证,结果表明差异表达基因的表达模式与转录组分析结果一致。与黑暗组相比,光照组的菌丝漆酶活性更高。光照影响香菇菌丝生长机制模型可能是:香菇菌丝感应到光信号并通过MAPK通路的信号转导途径调控下游转运蛋白表达,进而调控木质素降解酶基因的表达及活性,从而加快菌丝营养物质积累,促进香菇菌丝营养生长。
  • 李庆伟, 李文, 周益帆, 杨焱, 王金斌, 孔祥辉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选育高产多糖的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菌株,以黑威单片作为出发菌株,采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tmospheric and room temperature plasma, ARTP)诱变原生质体,经过3轮迭代诱变,从菌丝生长速度较快的诱变菌株中筛选多糖产量较高的菌株,通过5代继代培养测定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稳定性,采用拮抗实验观察菌株间的拮抗情况,通过简单重复序列区间(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 ISSR)分子标记分析菌株间的遗传差异。结果表明:与黑威单片相比,诱变菌株D3-56的菌丝生物量和多糖含量分别提高15.02%和48.40%,诱变菌株D3-60的菌丝生物量和多糖含量分别提高13.15%和60.83%,诱变菌株D3-56和D3-60的多糖产量分别提高70.69%和81.97%;诱变菌株D3-56和D3-60菌丝生长速度稳定,且与黑威单片存在遗传差异。
  • 李仔密, 马渊浩, 刘萍, 柴红梅, 赵永昌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7种不同颜色地膜(红、绿、黑、白黑、银、银黑、透明膜)栽培梯棱羊肚菌(Morchella importuna)菌株6611-7396、6611-5155和六妹羊肚菌(M. sextelata)菌株JNLM6-2、JNLM7-29,观察菌丝长势和子囊果发育情况,测定地膜内外光照强度和气温、土壤温度和羊肚菌产量,研究不同颜色地膜对羊肚菌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透明膜透光率最高,黑膜、银黑膜透光率较低。七种地膜内湿度均大于地膜外湿度。绿膜处理的地膜内积温最高,为(99 735.1±4.0) ℃;银黑膜处理的较低,为(87 632.0±3.3) ℃。绿膜处理土壤积温较高,为(101 215.3±1.6) ℃;黑膜土壤积温较低,为(95 675.2±1.6) ℃。黑膜、白黑膜、银黑膜、银膜膜内温度相对较低,既可有效抑制杂草生长,又有利于羊肚菌丝生长。透明膜、绿膜和红膜透光率高,有利于羊肚菌子囊、子囊孢子和侧丝正常发育,子囊果形态较好,出菇整齐,生长周期属于中周期,产量较高。红膜、绿膜透明膜较适合用于梯棱羊肚菌栽培,其处理的梯棱羊肚菌菌株6611-5155的产量较高,分别为(472.6±353.3)、(591.0±168.6)、(528.9±320.3) g·m-2 。研究结果可为优化羊肚菌地膜栽培技术提供参考。
  • 周峰, 余昌霞, 陈静, 董浩然, 李巧珍, 李正鹏, 姜宁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将搔菌后的蟹味菇栽培瓶分别置于蓝光、红光、绿光、绿蓝光、红绿光、红蓝光、红绿蓝光和黑暗环境进行培养,以工厂生产的蟹味菇为对照,测定单瓶子实体数量、产量以及菌盖直径和厚度、菌柄直径和长度,采用色度计测定菌盖和菌柄颜色(L*值、a*值、b*值、c*值),采用质构仪测定子实体硬度、黏附度、弹性、咀嚼性、胶着性和黏聚性。结果表明:黑暗处理的子实体数量最多,其他处理无显著差异。绿蓝光、红绿光处理的产量较高,红光处理的较低。黑暗处理的菌盖厚度较小,红蓝光处理的较大。红光和黑暗处理的菌盖直径较小,CK和蓝光、红绿蓝光处理的菌盖直径较大。CK和绿光、绿蓝光处理的菌柄直径较小,红光、黑暗处理的较大。CK的菌柄长度较短,黑暗处理的最长。绿蓝光处理的蟹味菇子实体商品性状和口感较好。研究结果可为蟹味菇工厂化生产工艺的调整提供参考。
  • 尹卫, 梁健, 董全民, 王乐, 尚千涵, 洒威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羊肚菌(Morchella esculenta)营养成分与栽培土壤养分的相关性,对自主选育品种羊肚菌QJ-2、QJ-3、QJ-6、QJ-8和QJ-9进行栽培,在其子实体成熟期,每个品种选择6个样方,每个样方1 m×1 m,每个样方内采集4个子实体,并收集子实体基部周围土壤,测定不同品种的子实体营养成分和土壤养分含量,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 regression, PLS)分析子实体营养成分与土壤养分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子实体在营养成分方面,除氨基酸总量、维生素B2含量和粗多糖含量差异不显著外,其他指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在土壤养分方面,除有机质含量和有效磷含量差异不显著外,其他指标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子实体的氨基酸总量、维生素B2含量和粗多糖含量均与土壤的全磷含量、全钾含量、水溶性有机碳含量、有效磷含量和速效钾含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与全氮含量之间相关性不显著。本研究结果可为青藏高原羊肚菌的科学栽培和品质控制提供参考。
  • 李佳萦, 毕雅琼, 包海鹰, 李玉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笔者对国内几个大型药材市场的中药马勃进行调查,并比较大秃马勃(Calvatia gigantea)、紫色马勃(C. lilacina)和龟裂静灰球菌(Bovistella utriformis)水提物的止血活性。结果表明:采购的47份样品中,只有14份样品(占比30%)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认定的中药马勃;其余33份样品为网纹马勃、栓皮马勃和龟裂静灰球菌,其中龟裂静灰球菌为本次调查中样品数量最多的物种(占比64%)。与空白组相比,大秃马勃、紫色马勃、龟裂静灰球菌组出血、凝血时间显著减少;大秃马勃组凝血酶原时间显著减少; 大秃马勃、紫色马勃组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显著减少;大秃马勃、龟裂静灰球菌组纤维蛋白原含量显著增加。大秃马勃、紫色马勃组凝血因子Ⅻ含量极显著增加;大秃马勃组凝血因子Ⅹ含量显著增加;紫色马勃组凝血因子Ⅷ含量显著增加;大秃马勃、龟裂静灰球菌组凝血因子Ⅶ含量显著增加。大秃马勃组t-PA含量极显著降低,PAI-1含量显著增加;紫色马勃组t-PA含量显著增加。研究结果可为中药马勃药材市场规范和资源利用提供参考。
  • 段语嫣, 冯杰, 唐传红, 刘利平, 谭贻, 周帅, 刘艳芳, 张劲松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在相同条件下分别液态发酵培养赤芝(Ganoderma lucidum)G0119、G0154及其杂交菌株GZ36,比较不同发酵时间(24、48 、72、96 h)所得胞外多糖的含量、重均分子量分布特征、单糖组成特征和免疫活性差异。结果表明:3个菌株的胞外液在21~26、34~44 min时间段均出现2个峰(P1、P3),而GZ36在26~33 min时出现峰P2。在实验范围内,随着发酵时间延长,3个菌株的不同组分含量均呈现增加趋势。发酵终点72 h的胞外多糖P1、P2、P3的重均分子量分别为5.193×106~8.957×106、4.437×106 、6.033×104~8.148×104 g·mol-1。与60%乙醇沉淀组分(60E)相比,3个菌株胞外多糖的20%乙醇沉淀(20E)组分的产量较高。与亲本菌株G0119、G0154的20E组分相比,杂交菌株GZ36的20E组分产量(0.46 g·L-1)较高,其多糖含量(82.96%)也较高;3个菌株的60E组分相比,菌株GZ36、G0154的产量(0.13、0.14 g·L1)较高,菌株GZ36的多糖含量(78.76%)较高。杂交菌株GZ36胞外多糖20E组分(主要由葡萄糖组成)和60E组分(主要由木糖组成)在单糖组成和比例上更接近亲本菌株G0154。与阴性对照相比,3个菌株的胞外多糖20E组分均表现出刺激Dectin-1受体的活性;60E组分均具有诱导巨噬细胞释放NO的活性。与亲本菌株相比,在200 μg·mL-1时,杂交菌株GZ36的60E组分活性较强。研究结果为了解灵芝亲本与杂交菌株胞外多糖的异同提供参考。
  • 张皓波, 吴喜庆, 杨蕊, 林奇, 包媛媛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褪黑素(melatonin, MT)结合气调包装(modified atmosphere packaging, MAP)处理对贮藏期间黄牛肝菌(Boletus flavus)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褪黑素结合气调包装处理可将黄牛肝菌的贮藏时间从5 d延长到20 d,维持较好的营养品质,保持较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抑制可溶性蛋白分解为氨基酸,延长鲜味、甜味保存期;维持CAT、SOD活性使黄牛肝菌处于较低且平稳呼吸状态。在第20天时,褪黑素结合气调包装的MDA含量较低,维持较高POD、PAL活性,抑制PPO活性,从而控制褐变指数上升,促进酚类物质积累,提高抗氧化能力,延缓衰老。研究结果表明褪黑素结合气调包装处理对黄牛肝菌的抗氧化和保鲜效果较为显著。
  • 郭嘉, 刘艳芳, 唐传红, 冯杰, 张劲松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灵芝(Ganoderma lucidum)胞内相对分子质量较高的多糖组分的峰面积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筛选液态发酵培养基的氮源及其浓度,按照Box-Behnken设计29个实验组,并进行发酵培养实验,建立数据集;将数据集随机分为训练集(24组)和测试集(5组),训练集用于构建BP神经网络模型,测试集用于评估模型,采用遗传算法对BP神经网络的拟合结果进行寻优。结果表明:模型拟合度可达0.984 8;最佳培养基组成为29.0 g·L-1无水葡萄糖、3.7 g·L-1酵母自溶粉、0.3 g·L-1 MgSO4·7H2O,采用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培养比未优化的基础培养基培养获得的相对分子质量较高的多糖峰面积提高40.8%。
  • 曹斌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实地调研和电话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香菇(Lentinula edodes)消费市场发展特征进行探讨,结果表明:近年来,得益于国家政策支持、制度保障、生产模式优化、技术创新和链条延伸,香菇产业发展迅速,香菇产量持续增加。受疫情和旱灾影响,香菇消费市场规模短期呈现阶段性萎缩,但长期发展趋势向好;香菇市场价格呈现周期性波动和实际价格逐年降低的趋势;香菇消费市场可细分为家庭市场、餐饮市场、加工市场和礼品市场,其消费量分别占总消费量的30%、35%、30%和5%;呈现出家庭市场稳中有降、餐饮市场结构调整、加工市场稳步增长和礼品市场需求低迷的发展特点。基于香菇属于价格弹性较高的奢侈品的经济属性,参考日本消费市场发展经验,预测未来中国香菇消费将出现规模扩大、以老龄人口消费为主体和市场结构调整的发展态势。建议持续提升各级政府扶持引领能力、行业协会公益性服务能力、新型经营主体降本增效能力和科研机构技术创新能力。
  • 张锦绣, 唐传红, 谭贻, 冯杰, 刘艳芳, 张赫男, 张劲松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灵芝(Ganoderma spp.)是一类药食两用的大型真菌,灵芝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炎症、降血糖、降血脂等功能。不同的灵芝品种对以其为原料开发的保健食品和药品的有效性和质量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因此,优良新品种的选育对灵芝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物理诱变是当今工业微生物育种中重要且有效的技术之一,笔者总结近五年物理诱变技术在灵芝育种中的应用,分析灵芝物理诱变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展望采用物理诱变育种创制灵芝新品种的前景,以期为今后的灵芝育种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 王艳华, 朱巍巍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硫磺菌(Laetiporus spp.)是一类世界广泛分布的食药两用真菌,在中国已经实现人工栽培。笔者总结硫磺菌的分类学地位、人工栽培、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应用研究进展,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展望其研究和应用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