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食用菌学报》

过刊目录

  • 2022年, 第29卷, 第01期
    刊出日期:2022-02-15
      

  • 全选
    |
  • 林隆基, 黄海辰, 钟馨林, 李岳峰, 钟长科, 谢宝贵, 明瑞光, 邓优锦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从线粒体角度了解银耳(Tremella fuciformis)主要栽培菌株的遗传多样性,从37个银耳栽培菌株中选取33、34和37号3个典型菌株进行高通量基因组测序,并进行线粒体基因组组装和分析,结果表明:3个菌株的线粒体基因组序列一致,但就线粒体基因组拷贝数而言,33号显著高于34号、37号。选取37号菌株线粒体基因组与已公布的7个野生菌株进行内含子多态性分析,发现它们内含子数量和插入位点各不相同,存在丰富的多态性。针对37号菌株特异内含子及周边序列设计8对引物,通过PCR扩增分析栽培菌株的多样性,结果表明:这8对引物在36个栽培菌株中均扩增出一条长度一致的条带,其长度与37号菌株的预测长度相同,说明36个菌株均含有与37号菌株相同的内含子。
  • 陈娟钦, 张芳艺, 胡宇欣, 陈天赐, 施真妮, 高晓含, 江玉姬, 陈炳智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分析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基因组的乙烯受体基因,并利用qRT-PCR检测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对草菇乙烯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探究1-MCP对草菇保鲜的分子机理。结果表明:在草菇基因组中共鉴定到5个乙烯受体编码基因(GME317、GME1797、GME2633、GME10790、GME11734);草菇乙烯受体蛋白与植物的同源蛋白存在差异,5个乙烯受体基因编码的乙烯受体蛋白被分为两类:一类(GME1797、GME11734和GME2633)与其他植物的同源蛋白聚类在一起;另外一类(GME317和GME10790)与肺形侧耳(Pleurotus pulmonarius)和糙皮侧耳(P. ostreatus)激酶调节的应激反应转录因子skn7聚成一类; GME1797和GME11734对1-MCP比较敏感,在1-MCP处理后第1天就开始响应,呈下调表达;GME2633和GME10790表达量在1-MCP处理后的第3、4天显著受抑制;GEM317表达量在1-MCP处理后的第4天显著受抑制。
  • 汪滢, 杨占山, 鲍大鹏, 李燕, 吴莹莹, 邹根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克隆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野生型菌株Cm01的laeA基因(CmLaeA)、合成构巢曲霉 (Aspergillus nidulans)的laeA基因(AsLaeA),构建不同过表达载体,利用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转化野生型蛹虫草菌株LN9、Cm01,获得4个过表达菌株,分别命名为 CmLaeALN9(CmLaeA基因转化菌株LN9)、AsLaeALN9 (AsLaeA基因转化菌株LN9)、CmLaeACm01(CmLaeA基因转化菌株Cm01)、AsLaeACm01(AsLaeA基因转化菌株Cm01),结果表明:与野生型菌株相比,过表达菌株CmLaeACm01、AsLaeALN9、AsLaeACm01 的虫草素含量提高(2.5倍),CmLaeACm01的分生孢子产量提高(1.5倍)、出草时间提前5~7 d。LaeA的调控作用因不同来源的LaeA和不同的宿主菌而异。
  • 洪琦, 赵勇, 陈明杰, 黄建春, 冯志勇, 陈辉, 张津京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具有高效转化稻秸秆的能力,可以将秸秆转化为植物和土壤微生物可利用的营养物质。为了深入研究大球盖菇菌渣原位还田的作用,在利用稻秸秆栽培大球盖菇后,菌渣就地还田,考察其对土壤有机质、土壤中几种重要酶的酶活和土壤细菌多样性影响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大球盖菇菌渣原位还田后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显著提高;与未种植大球盖菇的土壤(对照组)相比,种植过大球盖菇的土壤(处理组)中蔗糖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脲酶的活力均显著提高;对土壤细菌多样性分析发现,处理组土壤中细菌多样性水平提高,但占比超过1%丰度的细菌群落总比例呈下降趋势;土壤中细菌优势菌群发生了变化,在对照组中,AcidobacteriaNitrospira、Nitrosomonadaceae、Latescibacteria、H16、Gaiella、NB1-j、Gaiellales、TK10、Actinobacteria、Bacteria、S085、JG30-KF-CM45、11-24为优势菌群;在处理组中,Anaerolineaceae、Ardenticatenia、KD4-96、Xanthomonadales、Pseudarthrobacter、43F-1404R、GeobacterSphingomonasBacillus、SBR2076、Variibacter、Caldilineaceae、BryobacterSaocharibacteria为优势菌群。
  • 胡延如, 尼振原, 张佳欣, 余海尤, 戚元成, 申进文, 文晴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不同比例(10%、20%、30%、35%、40%、45%、50%、55%、60%、65%)麦麸与玉米芯混合进行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熟料栽培,研究培养料不同含氮量和碳氮比对菌丝生长、生物学效率和子实体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随着麦麸用量增加,培养料含氮量呈上升趋势,碳氮比呈下降趋势;菌丝生长速度呈下降趋势;生物学效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子实体粗蛋白含量呈上升趋势,而子实体总糖、粗脂肪和粗纤维含量呈下降趋势。综合菌丝长势、生物学效率、营养成分含量等因素,玉米芯、麦麸栽培糙皮侧耳的最佳配方:52%玉米芯、45%麦麸、2%石灰、1%轻质碳酸钙,含水量65%;对应培养料的含氮量和碳氮比分别为1.69%和21.90∶1。
  • 祁亮亮, 李俐颖, 吴小建, 陈振妮, 赵承刚, 杨驰, 曾辉, 郎宁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银耳(Tremella fuciformis)栽培过程中从现蕾开始采用不同光质(蓝、绿、红、黄、白光)进行处理,测定银耳农艺性状和营养成分含量并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探讨不同光质对银耳子实体农艺性状和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以及子实体农艺性状和营养成分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蓝光处理的耳片最大,白光处理的最小;黄光、绿光和红光处理的耳片较厚,白光处理的最薄;红光处理的耳基直径最大,蓝光处理的较小;蓝光处理的子实体直径、子实体直径与厚度比最大。绿光、红光和黄光处理的纤维素含量较高,蓝光、白光处理的较低;红光处理的还原糖含量、绿光处理的灰分含量、蓝光处理的蛋白质含量最高,绿光处理的总糖含量、蓝光处理的粗多糖含量较高,白光处理的还原糖、灰分、蛋白质、总糖和粗多糖含量最低;白光处理的水分含量较高,蓝光、红光处理的较低。耳片大小与还原糖、灰分、总糖、粗多糖含量,耳片厚度与还原糖、总糖、粗多糖、蛋白质含量,耳基直径与粗纤维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 夏志兰, 马鑫旺, 熊昱静, 刘飞, 谢玲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对采自湖南省长沙橘子洲头柳树腐木上的野生云芝(Trametes versicolor)进行组织分离和鉴定,并优化分离菌株的栽培条件。利用60%杜仲木屑、20%棉籽壳、17%麦麸、1%蔗糖、1%碳酸钙、1%石膏栽培云芝分离菌株,在螺旋状开袋方式下,生物学效率达84.62%,获得的云芝中多糖含量5.9%,水溶性浸出物含量23.9%,麦角甾醇含量3.1‰,多糖含量和水溶性浸出物含量分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云芝质量标准的1.84倍和1.33倍。
  • 贺楷雄, 谢添, 云少君, 程艳芬, 曹谨玲, 程菲儿, 冯翠萍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腹腔注射环磷酰胺溶液(80 mg·kg-1)构建免疫低下小鼠模型,灌胃广叶绣球菌(Sparassis latifolia)多糖(SCPs)(低、中、高剂量分别为100、200、400 mg·kg-1),通过制备苏木精-伊红(HE)染色切片观察小鼠大脑皮质形态变化;测定小鼠大脑皮质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性;ELISA法检测小鼠大脑皮质中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 5-HT)、色氨酸羟化酶-2(tryptophan hydroxylase-2,TPH2)、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白介素-10( interleukin-10,IL-10)含量。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PCR)测定小鼠大脑皮质中TNF-α、IL-1β、IL-6、IL-10、5-羟色胺2C受体基因(5-hydroxy tryptamine 2C receptor,5-HT2CR)、钙调蛋白基因(calmodulin,CaM)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mRNA表达量;采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和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方法测定环磷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yclic AMP responsive element-binding protein, CREB)、p-CREB、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lmodulin dependent kinase Ⅱ, CaMKⅡ)和p-CaMKⅡ蛋白的表达量。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SCPs各剂量组小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数量增多,细胞间隙缩小,结构更为完整;SCPs各剂量组SOD和CAT活性显著升高,SCPs中、高剂量组GSH-Px的活性显著升高;SCPs高剂量组5-HT和TPH2含量显著升高;SCPs中、高剂量组TNF-α和IL-10的含量显著降低,SCPs各剂量组IL-1β含量显著降低;SCPs各剂量组TNF-α、IL-1β和IL-10的mRNA表达量均显著降低,SCPs高剂量组IL-6的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SCPs中、高剂量组5-HT2CR和BDNF的mRNA表达量显著升高,SCPs高剂量组CaM的mRNA表达量显著升高;SCPs高剂量组p-CREB表达量显著升高,SCPs中、高剂量组CaMKⅡ和p-CaMKⅡ表达量显著升高。研究结果表明SCPs可通过调节机体的氧化应激状态、炎症反应、5-HT的分泌水平及其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改善免疫低下小鼠大脑皮质损伤。
  • 阮进基, 谢添, 云少君, 程艳芬, 曹谨玲, 程菲儿, 冯翠萍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分别灌胃环磷酰胺所致免疫低下小鼠广叶绣球菌(Sparassis latifolia)多糖(SCPs,低、中、高剂量分别为100、200、400 mg·kg-1),观察小鼠海马组织形态变化,检测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 5-HT)、色氨酸羟化酶(tryptophan hydroxylase 2,TPH2)和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 cAMP)含量,测定细胞因子和cAMP-PKA-CREB-BDNF信号通路基因mRNA表达量、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REB)和磷酸化CREB(phosphorylated CREB, p-CREB)蛋白表达量,探讨SCPs对海马组织损伤的干预作用。结果表明:SCPs使免疫低下小鼠海马组织神经细胞数量增多,细胞间隙缩小,结构更为完整。与模型组相比,SCPs各剂量组5-HT和TPH2含量、中和高剂量组cAMP含量极显著增加;SCPs各剂量组TNF-α、中和高剂量组IL-1β 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SCPs中和高剂量组5-HT1A受体、高剂量组蛋白激酶A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mRNA表达量显著增加;SCPs高剂量组CREB蛋白、各剂量组p-CREB蛋白表达量显著提高。研究结果为揭示广叶绣球菌多糖对海马组织保护作用的机制提供参考。
  • 白旭, 汪雯翰, 张劲松, 琚建伟, 张守兵, 丁保安, 张亚平, 贾薇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在樟芝(Taiwanofungus camphoratus)液态发酵培养基中添加不同前体物(柠檬酸、顺丁烯二酸、谷氨酰胺、苯丙氨酸、肌醇、酪氨酸)和原位萃取剂(大豆油、花生油、菜籽油、玉米胚芽油、橄榄油),测定其对樟芝发酵产Antrodin A和Antrodin C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否添加前体物,发酵产物中均未检测到Antrodin A,添加0.1 g·L-1的柠檬酸、顺丁烯二酸和谷氨酰胺抑制Antrodin C的产生,而添加0.1 g·L-1的苯丙氨酸、肌醇、酪氨酸对Antrodin C的产量没有显著影响;添加原位萃取剂能显著促进Antrodin A的产生,而对于Antrodin C的产量,除添加玉米胚芽油的处理外,添加大豆油、花生油、菜籽油和橄榄油均使Antrodin C产量降低;同时添加原位萃取剂(大豆油)和0.1 mg·L-1苯丙氨酸,Antrodin A产量达268.30 mg·L-1;同时添加原位萃取剂(大豆油)和0.1 mg·L-1肌醇,Antrodin C产量达475.00 mg·L-1
  • 窦会娟, 李新伟, 孙连海, 温雯静, 周伟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分别制备香菇(Lentinula edodes)、毛头鬼伞(Coprinus comatus)、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柱状田头菇(Agrocybe cylindracea)、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s)、糙皮侧耳(P. ostreatus)、银耳(Tremella fuciformis)、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白灵侧耳(P. nebrodensis)发酵液提取物和子实体提取物,以紫色杆菌(Chromobacterium violaceum)CV026 作为指示菌株,分别筛选具有群体感应抑制作用的发酵液提取物和子实体提取物,采用结晶紫染色法测定提取物对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生物被膜形成的相对抑制率。结果表明:香菇、毛头鬼伞、金针菇、黑木耳、糙皮侧耳和白灵侧耳发酵液提取物有群体感应抑制作用,其中香菇发酵液提取物的抑制作用较强,而且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形成抑制作用也较强;香菇、毛头鬼伞、猴头菌和白灵侧耳的子实体提取物有群体感应抑制作用,其中白灵侧耳子实体提取物的群体感应抑制作用较强,香菇、毛头鬼伞、白灵侧耳子实体提取物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形成抑制作用较强。
  • 王青, 徐瑞平, 边银丙, 肖扬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微生物多样性测序技术分析两种患病(菌丝生长迟滞病及幼蕾腐烂病)金针菇(Flammulina filiformis)培养料中细菌群落多样性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从菌丝到幼嫩子实体阶段,金针菇培养料中细菌群落多样性逐渐降低,优势菌属存在差异;与正常培养料比较,同时期患病金针菇培养料中细菌群落多样性显著降低,且优势菌群发生较大变化。优势菌属互作关联网络分析结果表明病原细菌对培养料中的其他细菌存在抑制作用,菌丝生长迟滞病样品中假单胞杆菌属(Pseudomonas)细菌抑制其他细菌生长;在幼蕾腐烂病样品中,节杆菌属(Arthrobacter)细菌主要抑制拟无枝酸菌属(Amycolatopsis)细菌生长,假单胞杆菌属细菌间接抑制白色杆菌属(Leucobacter)、原绿球菌属(Prochlorococcus)和伪假苍黄菌属(Pseudoclavibacter)细菌生长,节杆菌属和假单胞杆菌属细菌之间存在间接的负相关关系。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金针菇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培养料中细菌群落结构以及金针菇病害发生与培养料细菌群落多样性之间的相关性,建立基于微生物多样性监测的病害发生预警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