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食用菌学报》

过刊目录

  • 2017年, 第24卷, 第04期
    刊出日期:2017-12-25
      

    研究论文
  • 全选
    |
    研究论文
  • 龚明, 鲍大鹏, 唐传红, 张劲松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对"沪农灵芝1号"(简称沪灵芝)(Ganoderma lucidum SH)等10个代表性的担子菌物种进行全基因组次级代谢物(secondary metabolite,SM)簇分析,结果显示沪灵芝聚酮合酶(polyketide synthases,PKS)的骨架基因以及SM簇的数量分别为5和3,高于其它物种,并且都位于支架的末端。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PKS7和9的SM簇只在沪灵芝中分布;只有PKS7的SM簇(PKS7簇)的骨架基因具有完整的I型PKS功能模块;只有PKS7簇的骨架基因具有单拷贝直系同源性;PKS7簇的功能注释基因在不饱和脂肪酸生物合成通路中富集。这些结果表明PKS7簇为沪灵芝特异性的SM簇,可能代表了沪灵芝抗逆性强的分子特征。?
  • 肖冬来, 马璐, 张迪, 王宏雨, 林衍铨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荧光标记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技术(fluorescence-labeled methylation-sensitive amplified polymorphism,F-MSAP)比较广叶绣球菌(Sparassis latifolia)菌丝在光、暗条件下基因组胞嘧啶甲基化的变化。F-MSAP分析显示,15对选择性扩增引物共扩增出6383个CCGG位点,平均每个处理每对引物扩增47个条带,其中2849条片段发生甲基化。黑暗组、光照24h和光照48h处理组总甲基化水平分别是49.54%、41.71%和42.88%,黑暗组和光照处理组的总甲基化水平差异显著(P<0.01),而光照组间甲基化水平差异不显著(P=0.10)。与黑暗组相比,光照诱导全甲基化率升高,半甲基化率降低,差异显著(P<0.01)。总的趋势是光照引起广叶绣球菌菌丝DNA去甲基化。?
  • 刘英, 喻晓明, 蔡佺佑, 吴英, 姜子德, 莫美华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巨大口蘑(Tricholoma giganteum)转录组测序组装结果,选取6个组成型表达基因(β微管蛋白基因β-tubulin、肌动蛋白基因act、核糖体蛋白基因60S、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还原酶基因ND、RNA聚合酶Ⅱ基因rpb2、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基因gapdh)为候选内参基因,结合geNorm、NormFinder以及BestKeeper软件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巨大口蘑各候选内参基因在不同生长阶段(Ⅰ组)、不同组织(Ⅱ组)以及不同亚铁离子浓度胁迫条件下(Ⅲ组)的表达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β-tubulin基因在供试条件下的相对表达量较稳定,可作为巨大口蘑功能基因转录水平分析的内参基因。?
  • 马宏, 张根伟, 刘昆昂, 李书生, 刘振国, 付艳菊, 安丽康, 王雅娜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发生退化的香菇(Lentinula edodes)灵仙1号为出发菌株,采用含有结晶紫的培养基(20%马铃薯,30mg/L结晶紫,2%葡萄糖,1%木屑粉,0.3%磷酸二氢钾,0.2%蛋白胨,0.15%硫酸镁,1.2%琼脂,pH自然)结合尖端菌丝分离方法进行提纯复壮。获得5个提纯复壮菌株,其中菌株7-2,与出发菌株相比,子实体产量提高12.6%,出菇提前15d,并恢复了灵仙1号正常状态下的"矮坛子"状——粗柄硬质菇特征。较出发菌株,5个提纯复壮菌株的木质素和纤维素降解能力均提高。?
  • 黄涛, 张君, 郜熙阳, 丁亚通, 高玉千, 邱立友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HPLC法测定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菌丝和子实体中鸟苷-5′-二磷酸-3′-二磷酸(ppGpp)的含量以及不同浓度对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从菌丝生长的满袋期至子实体发育的原基期、珊瑚期,菌丝中ppGpp含量显著增加。与珊瑚期相比,成型期、幼菇期和成熟期菌丝中的ppGpp含量显著降低。成熟子实体中未测出ppGpp。在PDA培养基中,低浓度的ppGpp(0.82~3.28μmol/L)对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高浓度的ppGpp(6.56μmol/L)对菌丝生长无影响。?
  • 闫梅霞, 许世泉, 张瑞, 王英平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比较了不同栽培模式(模式Ⅰ:林下栽培自然生长,模式Ⅱ:林下人工管理,模式Ⅲ:大棚栽培)下松杉灵芝(Ganoderma tsugae)子实体的生长与有效成分含量。结果表明:模式Ⅰ的松杉灵芝生长期最短;模式Ⅱ和模式Ⅲ的子实体产量分别为3.74kg和3.63kg,高于模式Ⅰ(2.77kg);模式Ⅲ子实体的多糖含量最高,为0.63%;模式Ⅱ子实体的三萜与甾醇含量最高,为0.75%。?
  • 伍土恒, 白伟芳, 林俊芳, 郭丽琼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壳聚糖、2,4-二氯苯氧乙酸及三十烷醇对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的原基分化时间、子实体产量以及部分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浓度内3种诱导物均可显著缩短原基分化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处理浓度为1、2mg/kg的壳聚糖使原基分化时间缩短3d。除0.5mg/kg壳聚糖、1mg/kg 2,4-二氯苯氧乙酸和0.5mg/kg三十烷醇外,其余浓度的3种诱导物均可显著增加金针菇子实体产量。其中2,4-二氯苯氧乙酸的浓度为0.05 mg/kg时,金针菇子实体产量达到最大值(57.15±1.72)g。壳聚糖浓度为0.05mg/kg时,子实体的蛋白质含量最高,为(39.73±0.05)mg/g;当壳聚糖浓度为0.5mg/kg时,子实体的总黄酮、总多酚和花色苷含量最高,分别为(50.55±0.02)、(2.15±0.01)mg/g和(51.34±0.29)μg/g。三种诱导物中,1mg/kg壳聚糖显著增加金针菇甘露醇含量,为(57.20±0.02)mg/g。0.5mg/kg的2,4-二氯苯氧乙酸处理的金针菇子实体总多糖含量达到最高(12.43±0.05)μg/g。?
  • 龙凯, 李东文, 苏明声, 梁永红, 谢小梅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胰岛素诱导法建立胰岛素抵抗HepG2(insulin-resistant HepG2,IR-HepG)细胞模型,探讨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桦褐孔菌(Inonotus obliquus)菌质多糖对IR-HepG2细胞的影响,同时与桦褐孔菌菌核多糖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相对分子质量(Mr)为1×10~4~3×10~4的菌质多糖和菌核多糖能显著增加IR-HepG2细胞对葡萄糖的消耗能力,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
  • 李彩金, 杨焱, 吴迪, 刘艳芳, 李巧珍, 汪雯翰, 吴艳, 张劲松, 张赫男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超声降解对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s)多糖H6PC20理化性质及体外刺激巨噬细胞产生NO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降解之后猴头菌多糖H6PC20的重均分子量由2.39×10~6下降到2~5×10~5。随处理时间的增加重均分子量逐渐减小;多分散系数先增大后减小;特性黏度逐渐减小,未超声降解时为1231.99mL/g,处理50min后为97.72mL/g。超声降解不同时间后多糖的主要官能团没有变化;多糖仍保留一定程度的三股螺旋结构;多糖刺激巨噬细胞释放NO的量有不同程度增加,其中30min的处理其活性增强最为明显。
  • 楚杰, 王莹, 郝永任, 韩利文, 李智平, 张涛, 刘守志, 刘可春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考察了绣球菌(Sparassis crispa)菌丝体多糖体外对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的清除能力和铁氰化钾的还原力及在转基因斑马鱼体内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绣球菌菌丝体多糖体外对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均具有一定的清除作用,其中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与相同浓度的维生素C相当;对超氧阴离子的清除能力稍弱于维生素C;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对铁氰化钾的还原能力明显弱于维生素C。在转基因斑马鱼体内,绣球菌菌丝体多糖在作用浓度为50、100、150μg/mL时的抗氧化率分别为29.3%、48.4%和54.1%。?
  • 叶建方, 刘泳廷, 郑冲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雄性小白鼠为研究对象,用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l4)诱导的小鼠肝损伤模型,测定红托竹荪(Dictyophora rubrovalvata)对小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水平的影响,对小鼠肝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红托竹荪组小鼠血清中ALT、AST和ALP含量降低,组织病变程度减轻,红托竹荪菌柄水提液对CCl4诱导的小鼠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 张芝华, 俞苓, 刘艳芳, 张劲松, 周帅, 冯娜, 唐庆九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五种市售的灵芝(Ganoderma lingzhi)孢子粉产品被用于评价其多糖含量和成分,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五种灵芝孢子粉产品的多糖含量、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其多糖指纹图谱、离子色谱分析灵芝孢子粉多糖的单糖组成。根据结果,不同来源的灵芝孢子粉总糖含量在2.05%~8.82%之间、多糖含量在1.05%~1.87%之间,而且多糖的种类及其水解后单糖组成也有明显的差异,结果表明市售灵芝孢子粉产品的多糖有显著不同。
  • 余昌霞, 汪虹, 赵妍, 陈明杰, 宋晓霞, 李正鹏, 奚莉萍, 张美彦, 王晨光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SPME-GC-MS)对L808和ww808(子实体无香菇香味)两个香菇菌株(Lentinula edodes)的菌丝体和子实体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含硫化合物、八碳化合物、醛类化合物、酯类化合物、醇类化合物、酮类化合物、酸类化合物、芳香和烯烃化合物和杂环化合物八种。剔除其中相对质量分数低于0.5%的部分,检出挥发性成分79种,其中,L808和ww808的菌丝体中挥发性成分分别有54和43种,主要是醛类化合物、芳香和烯烃化合物及含硫化合物;子实体中挥发性成分分别有36和38种,主要是含硫化合物(通常认为的主要香味物质),其中ww808的含硫化合物含量是L808的64.61%。?
  • 陆秀华, 刘琳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微波辅助乙醇/硫酸铵双水相提取分离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发酵产物中的虫草素和虫草酸。确定了双水相系统中乙醇质量分数为25%、硫酸铵质量分数为22%。正交试验优化的微波提取条件为微波功率540W,提取时间120s,固液比1∶100[菌丝体干重(g):双水相体系的质量(g)]。在此条件下,虫草素和虫草酸的提取率分别为(99.35±0.12)%和(99.02±0.16)%,虫草素在上相中的分配率为(95.24±0.25)%,虫草酸在下相中的分配率为(91.83±0.19)%。该方法提取率高,虫草素和虫草酸分离效果好,有利于产品的后续纯化。?
  • 汪雯翰, 贾爱卿, 张劲松, 杨焱, 张赫男, 孙文博, 贾薇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子实体经脱脂、水提、醇沉、离子交换柱层析分离得到多糖组分FVP30A、FVP30B、FVP60A和FVP60B.用先加多糖后接种病毒(A)、先接种病毒后加多糖(B)、病毒与多糖同时添加(C)3种给药方式研究分离得到的4个多糖组分对成纤维鸡胚细胞抗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给药方式A和C下,FVP30A和FVP30B在50、100 μg/mL作用浓度下,能显著减轻NDV病毒对成纤维鸡胚细胞的损伤,其中FVP30A效果明显好于FVP30B,并且其作用效果具有浓度依赖性.分别用添加0.01%和0.04% FVP30A的饲料饲喂5日龄白羽肉鸡30 d,添加量为0.01%处理中成鸡的脾脏、胸腺和法氏囊指数比正常对照组分别提高了30.6%、24.5%和15.0%.实验表明:金针菇子实体中具有抗NDV活性的多糖,将活性多糖按一定量添加在饲料中,对鸡的免疫功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 唐晓堰, 沈照鹏, 宗雯雯, 张京良, 王鹏, 江晓路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对朱红栓菌(Pycnoporus cinnabarinus)发酵液进行分步醇沉、去蛋白和离子交换柱层析获得3个多糖组分EPS1、EPS2和EPS3。通过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和红外光谱分析这3个多糖组分的特征,并以羟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评价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朱红栓菌胞外多糖相对分子质量介于3000~30000之间,均含甘露糖和葡萄糖,但EPS1还含有少量半乳糖;红外光谱分析表明3个组分都为含有吡喃糖环的β构型多糖;EPS1、EPS2和EPS3清除羟自由基的EC50值分别为0.508、1.051和1.527mg/mL。
  • 韩津柱, 赵锦锦, 房磊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42d龄SPF级Wistar雄性大鼠适应培养4d,再经每天30 min初步运动训练3d后,选取活跃大鼠50只,分为5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C组,安静饲养)、心肌损伤模型组(M组,游泳训练)、低剂量组[LMⅠ组,游泳训练+灌胃0.25g/kg·d樟芝(Taiwanofungus camphoratus)总三萜]、中剂量组(LMⅡ组,游泳训练+灌胃0.5g/kg·d樟芝总三萜)和高剂量组(LMⅢ组,游泳训练+灌胃1.5g/kg·d樟芝总三萜),6周后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TNK)、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内皮素(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以及心肌中肌钙蛋白Ⅰ(cTnⅠ)、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ET和CGRP水平,以研究樟芝总三萜对长期运动训练导致大鼠心肌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心肌损伤模型组大鼠血清中ALT、LDH、CK、α-HBDH和ET水平,心肌中cTnⅠ、MDA和ET水平,均显著升高,而血清与心肌中CGRP水平和心肌SOD活性显著降低;与心肌损伤模型组相比,各剂量组大鼠血清中ALT、LDH、CK、α-HBDH和ET水平,心肌中cTnⅠ、MDA和ET水平,均显著降低,而心肌SOD活性显著升高,血清和心肌中CGRP水平则变化不显著.实验结果表明,给予长期运动训练大鼠适当补给樟芝总三萜能够提高大鼠机体抗氧化能力,能够清除机体多余自由基,对大鼠心肌损伤具有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