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食用菌学报》

过刊目录

  • 2015年, 第22卷, 第03期
    刊出日期:2015-09-20
      

  • 全选
    |
  • 隋飞飞, 陈艳秋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反转录PCR(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RT-PCR)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rapid-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技术从桦褐孔菌(Inonotus obliquus)菌核中克隆了β-葡萄糖苷酶基因的全长DNA序列,命名为IO-BGL。该DNA序列全长3382bp,其中开放阅读框(ORF)长度为2583bp,含有13个内含子和14个外显子,编码860个氨基酸,相对分子量为93.4kD,等电点为5.57,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地中海嗜蓝孢孔菌(Fomitiporia mediterranea)相似性最高(85%)。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IO-BGL基因在菌核发育过程中的表达量变化,结果表明,IO-BGL基因在菌核的发育过程中,表达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
  • 刘建雨, 徐珍, 张丹, 王瑞娟, 谭琦, 尚晓冬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单核体菌株Dan3和双核体菌株G1的菌丝碎片以及原生质体分别为转化受体,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LBA4404为侵染菌株,潮霉素为筛选标记,绿色荧光蛋白编码基因(egfp)为外源基因,进行农杆菌介导转化金针菇。结果显示:金针菇双核体菌株G1的菌丝碎片作为受体时转化效率最高,为40.31%;单核体菌株Dan3的原生质体作为受体时转化效率最低,为21.87%。
  • 徐珍, 刘建雨, 张丹, 王瑞娟, 潘迎捷, 谭琦, 尚晓冬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双核菌株G和单核菌株dan3为试验材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比较fvh1和fv-hyd1基因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中的相对表达量差异。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基因fvh1在双核菌株G中,菌丝阶段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原基和子实体阶段,而单核菌株dan3中,测试3个阶段的相对表达量无显著差异;基因fv-hyd1在双核菌株G和单核菌株dan3中,原基阶段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低于子实体阶段,而菌丝阶段表达量未检测到。
  • 宋春艳, 杨晓春, 张丹, 奚莉萍, 章炉军, 于海龙, 尚晓冬, 谭琦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香菇(Lentinula edodes)L808菌株为亲本,用多孢自交方法取得164个自交子代菌株,连同亲本分别于填充木屑培养料的大试管中进行6个梯度的变温培养[25、30、32、34、25(恢复)、25℃(生长),每个温度培养5d],考察变温处理下菌丝生长速度的变化和分化。结果表明,菌丝生长速度明显受到变温的影响,30~34℃的高温对所有菌株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刺激,返回25℃后菌株的恢复和恢复后的生长等均呈现明显分化,供试群体中没有表现完全相同的个体,反应了菌丝生长速度这一性状背后复杂的基因调控体系;而且变温培养的菌丝生长速度应该和恒温培养的菌丝生长速度一样成为菌株特性评价的重要指标。
  • 徐建俊, 李彪, 赵辉, 孙传齐, 李松, 唐军, 马洁, 卫其巍, 敬勇, 罗仁炳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在四川省达州市野外青杠树林采集到一株健壮侧耳(Pleurotus)子实体,经分离纯化及多年筛选后确定一个优良菌株"达平1号"(E15)。再以本地主栽品种"金2-1"(E59)、"杂优3号"(E60)为对照的比较试验中,2014年春秋两次区域试验表明:E15比对照品种E60增产8.8%,2014~2015年生产试验中比对照品种E60增产9.7%;E15菌丝生长速度、出菇温度范围等均高于对照品种。遗传差异分析表明,E15与E60遗传相似性达95.7%。E15是一个综合性状较为优良的美味侧耳(P.sapidus)新品种。
  • 马璐, 林衍铨, 肖胜刚, 黄忠英, 江晓凌, 应正河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棘托竹荪(Dictyophora echinovolvata)菌丝长势、原基形成时间、产量及槟榔芋产量为评价指标,将4个棘托竹荪菌株与槟榔芋进行间作试验,筛选出适宜与槟榔芋间作的优良棘托竹荪菌株。结果表明:棘托竹荪D89与槟榔芋间作效果最好,原基形成时间为52d,3潮菇总产量为2.17kg/m2,槟榔芋产量为2.88kg/m2。
  • 申进文, 张倩, 刘超, 龚凤萍, 邱立友, 戚元成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锰离子对PDA平板培养、PD液体培养、棉籽壳熟料栽培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菌丝生长和生物学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供试范围内,和其它组相比,PDA培养基中添加30 mg/L和50 mg/L的锰离子菌丝长势好、长速快;在PD培养液中添加30mg/L的锰离子菌丝生物量最高,达到0.86g/100mL;在棉籽壳中添加100~500mg/kg锰离子时,生物学效率均高于对照。
  • 侯志江, 姚茹瑜, 程远辉, 和琼姬, 戚淑威, 王泽清, 徐中志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对采自云南玉龙雪山保护区野生多汁乳菇(Lactarius volemus)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碳源中,以葡萄糖和蔗糖对多汁乳菇菌丝生长最为有利;供试氮源中,生长最好的是蛋白胨和牛肉膏;适宜pH为6,适宜生长温度为20~30℃,25℃时菌丝生长快、生长势强。
  • 王言, 余昌霞, 曹晖, 汪虹, 陈明杰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液体摇瓶培养的方法,以菌丝生物量和菌丝中DNA含量为指标检测不同浓度的草酸、柠檬酸和酒石酸对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XH菌株)和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G1和F29菌株)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有机酸对不同菌株菌丝生长的影响不同。XH在0.01%的草酸、0.04%柠檬酸、0.02%酒石酸浓度下生物量积累最多,为不添加有机酸对照的330%~731%;G1和F29在0.005%的草酸、0.02%柠檬酸、0.01%酒石酸浓度下生物量积累最多,分别为不添加有机酸对照的224%~376%和126%~247%。在实验范围内,添加有机酸浓度过高导致菌丝生物量下降,但菌丝DNA含量升高。
  • 叶春苗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啤酒糟栽培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通过单因素试验培考察培养基中啤酒糟与大米组成比例、培养基含水量、培养基起始pH、培养温度和光照对蛹虫草子实体产量和质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设计正交试验,通过正交试验选出啤酒糟栽培蛹虫草最佳的栽培条件为培养基啤酒糟与大米比例1∶1,含水量65%,瓶底转色后于23℃,光照强度700lux下培养,在此条件下每瓶产量为3.24g(每瓶培养料30g)。
  • 陈旭, 刘晓飞, 吕德平, 桂明英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分别采用生态位因子分析(ecological niche factor analysis,ENFA)和最大熵模型(maximum entropy model,MaxEnt)对松口蘑(Tricholoma matsutake)在中国的分布规律及适生区范围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松口蘑的气候生态位非常狭窄,其分布极易受到气候条件的制约。夏季降雨丰沛,环境昼夜温差较大,年温差相对较小是我国松口蘑分布区的基本气候特征。中国的松口蘑适生区主要可划分为西南和东北两大区域:西南区以横断山区和滇中高原区为核心,川西高原和西藏东南部也存在较大面积的松口蘑最适分布区;东北地区,松口蘑的高度适生区主要分布在辽宁、吉林两省东北部以及黑龙江东南部与朝鲜半岛毗邻区域(即长白山山区)。此外,陕西南部的秦岭山区,山西东南部、河南北部、山东北部以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大兴安岭地区也存在一定范围的松口蘑适生区。总体而言,松口蘑在中国的适生区沿滇中高原—横断山区—秦岭—长白山一线分布。
  • 余雄涛, 黄纪国, 韩园园, 谢意珍, 潘鸿辉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皱盖假芝(Amauroderma rudis)水提物(AERA)对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感染细胞的抑制效果。体外细胞试验结果表明:皱盖假芝水提物能有效抑制HSV感染非洲绿猴肾细胞(African green monkey kidney,Vero)(半数有效浓度IC50为107μg/mL),且具有低毒性优点(半数致死浓度CC50为1477μg/mL)。不同加样时间和加样顺序试验结果表明:水提物AEAR是作用于HSV病毒感染细胞的早期阶段。
  • 雷萍, 吴亚召, 张文隽, 谢艳华, 杜芳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建立荷瘤(S180)小鼠模型,用桑黄(Phellinus igniarius)菌丝体灌胃(低、中和高剂量组分别为0.25、0.5和1.0g/kg/d)至模型组肿瘤直径达1cm停止给药,测定抑瘤率和各脏器指数。结果表明:阳性对照组(顺铂3mg/kg/d)显著抑制小鼠体重的增加,而桑黄菌丝体3个剂量组对小鼠体重的增加没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低、中和高3个剂量组抑瘤率分别为18.3%、29.5%和40.7%。桑黄菌丝体对脾脏指数与胸腺指数的影响小于阳性对照药物顺铂。
  • 毛方华, 陈体强, 王宏雨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破壁灵芝(Ganoderma lucidum)孢子粉为材料,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其多糖的超声波循环提取工艺。结果表明:超声波功率与提取时间对灵芝孢子多糖的提取效果有显著影响;最佳超声波提取时间为2h,提取温度为40℃,提取功率为400 W,在该工艺条件下超声波循环提取灵芝孢子多糖含量可达2.19%。
  • 乔艳明, 陈文强, 解修超, 邓百万, 彭浩, 王玉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单因素实验研究醇沉时间、乙醇浓度和发酵液pH对香菇(Lentinula edodes)发酵液中提取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醇沉时间为16h,乙醇浓度为80%,pH为8。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法优化香菇发酵液中胞外多糖提取工艺,最佳提取工艺为:醇沉时间17.71h,乙醇浓度78.66%,pH 7.93。在此条件下,香菇胞外多糖产量达到3.15g/L,与模型预测值3.08g/L接近。
  • 冯杰, 冯娜, 贾薇, 杨焱, 刘方, 张劲松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Logistic方程和Luedeking-Piret方程,对灵芝(Ganoderma lucidum)菌丝体液态深层发酵合成灵芝三萜动力学进行研究。通过检测发酵过程的菌丝体量、基质浓度和产物浓度,进行最优参数估计和非线性拟合。得到菌丝体生长、产物灵芝三萜生成和底物总糖消耗的动力学模型和模型参数。对动力学模型的拟合曲线进行分析,发酵实验值与模型预测值能较好地拟合,所建立的液态深层发酵动力学模型能较好地反应灵芝菌丝体发酵过程。
  • 马迪, 冯娜, 韩伟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对灰树花(Grifola frondosa)子实体进行乙醇提取,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柱层析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经核磁共振及质谱鉴定,这12个化合物分别为葡萄糖、正二十八烷、麦角甾醇、1-十七醇、脑苷脂B、尿嘧啶、烟酸、琥珀酸、烟酰胺、腺苷、甘露醇和尿苷。这些化合物均是首次从灰树花子实体中分离得到。
  • 庄海宁, 张劲松, 冯涛, 杨焱, 冯杰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中国食用菌保健食品产业的现状,包括保健功能、原料来源、审批情况、前沿开发与技术创新现状、集成示范与成果转化现状等;展示了食用菌保健食品产业广阔的开发前景;提出了针对食用菌保健食品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