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食用菌学报》

过刊目录

  • 2001年, 第08卷, 第04期
    刊出日期:2001-12-20
      

    目次
  • 全选
    |
    目次
  • 沈天峰,王朝江,罗信昌,池惠荣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RAPD技术对木耳属四个野生菌株进行了DNA指纹图谱分析。综合 10个随机引物的RAPD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供试的四个野生菌株与毛木耳 (Auriculariapolytricha)归为一类 ,四个野生菌株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 ,不是同一菌株。本研究揭示了木耳属四个野生菌株的类源关系及DNA同质性 ,为进一步界定其系统分类地位提供了较为重要的科学依据。
  • 郑林用,辜运富,彭卫红,肖在勤,甘炳成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将长根菇的细胞核与鸡菌的原生质体在高钙、高 pH条件下融合 ,得到的单核、无锁状联合的菌株ZHCJ1、ZHCJ2经融合核分裂技术处理后 ,分别得到一系列双核、有锁状联合的菌株ZHCJ11、ZHCJ12、ZHCJ13和ZHCJ2 1、ZHCJ2 2、ZHCJ2 3。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表明 ,单核菌株间及其衍生的双核菌株在酶谱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它们的酶带已明显不同于亲本菌株。
  • 宋爱荣,田雪梅,冯桂芳,张玉娜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液体深层培养方法 ,研究了杏鲍菇对碳、氮营养的利用情况。结果表明 ,杏鲍菇Pe970 1菌株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为果糖 ,其次为麦芽糖 ,而对甘露醇的利用最差 ;有机氮比无机氮更适于杏鲍菇菌丝生长 ,最适有机氮为蛋白胨 ,最适无机氮为硝酸铵 ,硫酸铵次之 ,碳酸铵几乎不能被利用。此外 ,各处理培养液的 pH均呈上升趋势 ,发酵终止 pH在 7.0左右。
  • 谭爱华,张曙光,刘发志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紫陀螺菌〔Gomphuspurpuraceus (Iwade)Yokoyama〕蛋白质含量较高 ,脂肪含量较低 ,并含有多种矿质元素及多种维生素。紫陀螺菌的谷氨酸、蛋氨酸、维生素B1、维生素B2 、铁、锌、硒含量特别高 ,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 江枝和,林新坚,唐建阳,陈惠成,林勇,雷锦桂,李三署,杨佩玉,黄毅斌,翁伯琦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牛舌菌蛋白质的营养价值。结果表明 ,牛舌菌蛋白质所含的 9种人体必需氨基酸 (包括酪氨酸和胱氨酸 )占氨基酸总量的 5 1.4 % ,其氨基酸评分 (AAS)、化学评分 (CS)、必需氨基酸指数 (EAAI)、生物价 (BV)和氨基酸比值系数分 (SRCAA)分别为 71.4、4 5 .4、85 .1、81.1和 70 .18,营养指数 (NI)为 16.0。这些结果表明 ,牛舌菌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 李三暑,雷锦桂,陈惠成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姬松茸悬浮细胞系研究镉、磷、钙在细胞中的积累和分布特征及其交互作用。结果表明 ,培养基中低浓度镉能促进姬松茸细胞的生长 ,姬松茸细胞能大量积累镉。镉、磷、钙大部分被截留在细胞壁上 ,小部分进入细胞质和液泡内。细胞含镉量随培养基中镉浓度的提高而提高 ,但钙和磷含量却随之下降。高浓度钙和磷能有效地降低细胞中的镉含量。
  • 梁宗琦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从野外采集的鲜蛹虫草标本上分离到一假定无性型菌株LFRGU 88- 82 1L ,经人工培养获得了与天然蛹虫草特征相同的成熟子实体 ,从而确证了LFRGU 88- 82 1L是蛹虫草真正的无性型。基于形态学特征的鉴定表明 ,此无性型是拟青霉属中的一个新种———蛹草拟青霉 (Pae cilomycesmilitarisLiangsp .nov .)。本文简述了蛹虫草无性型地位研究的历史 ,讨论了作者确定其当前分类地位的合理性。研究标本 (LFRGU)保存于贵州大学真菌资源研究室
  • 周昌艳,唐庆九,白韵琴,杨焱,贾薇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灵芝子实体有效成分复配的灵芝康泰粉剂 ,对荷动物S - 180实体瘤与EAC腹水瘤的雌雄小鼠进行肿瘤抑制试验。口服 0 .5 g/kg·day和 1.5 g/kg·day灵芝康泰粉剂能明显抑制动物S - 180实体瘤的生长 ,延长EAC腹水瘤动物的平均生存时间 ,对S - 180的抑瘤率为 4 1.2 2 %~ 4 1.30 %和 4 5 .65 %~ 5 0 .0 0 %。急性毒性试验表明 ,灵芝康泰粉剂对雌雄小鼠的经口LD50 均大于 10 g/kg ,微核试验和Ames试验均为阴性 ,未见致突变性。 30d喂养试验发现 ,灵芝康泰粉剂对试验动物的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
  • 胡清秀,邓华平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白灵侧耳可以在棉籽壳、木屑、玉米芯等多种培养料上生长。以棉籽壳 (5 0 %~30 % )与木屑 (5 0 %~ 70 % )混合培养料菌丝生长最快 ,子实体产量最高。白灵侧耳培养料必须经过灭菌处理 ,充分发菌后的菌袋于 4℃低温下保存 1年仍可以出菇 ;若保存于常温下 ,则必须经过 2个月以上的菌丝后熟期才能出菇。生物学效率 (鲜品 )可高达 90 %以上。
  • 蔡令仪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经三次筛选试验 ,从 2 9个菌株中选出高产优质菌株———灰西组织分离菌株。在三种培养料配方试验中 ,发现最佳配方为 :棉籽壳 30 % ,木屑 30 % ,麸皮 2 0 % ,玉米粉 5 % ,石膏粉1% ,蔗糖 1% ,细土 13%。
  • 郭丽琼,陈守才,林俊芳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食用菌遗传转化的方法主要有PEG法、电激法、基因枪法、限制酶介导法、农杆菌介导法 ;采用的启动子有ras启动子和 gpd启动子 ;采用的筛选标记有营养缺陷型标记、抗生素抗性筛选标记、除草剂和杀菌剂抗性筛选标记、代谢产物抗性筛选标记。本文综述了这些遗传转化方法以及启动子、筛选标记的最新研究进展。
  • 刘萍,陶文沂,尹光耀,孙志浩,敖宗华,许正宏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详细论述了松口蘑的生物学特性、菌丝生长的营养需求、分离鉴定方法、栽培技术及深层发酵技术 ,同时综述了松口蘑的生物学特性及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 ,并讨论了松口蘑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